韩先生在配置资源时,始终关注整体和竞争对手的动向。因为银行里不会只有一个人,所有的事情也不会是一个人可以决定的,要想变得优秀,就必须比强大的竞争对手更强,稍有差池就可能变得平庸。
韩先生经常对自己的资源配置状态进行检测,找到向竞争对手学习的内容,确认自己的不足之处,然后采取相应的措施尽快解决。
优秀就是在比较和较量后产生的。
要想自己变得比别人优秀,你就必须更好地利用资源。
增加岗位“复利”
银行资产增值的办法中,有一项叫“复利”,个人发展资源的利用也有类似“复利”的现象存在。会利用“复利”效应的人,个人发展效率会比较高。
岗位“复利”的产生是对岗位资源综合利用的结果。
如果你能够在利用一种资源时产生多个对自己有利的结果,而不是只有单项收益,那么你对资源的利用率就比较高,对个人发展的影响就会产生多重效应。
岗位“复利”是有心人创造的。面对你现有的资源和条件进行认真思考是非常必要的,思考之后的综合利用效果才会更好。
岗位资源的可用性需要挖掘,挖掘得越深,可综合利用的资源内容才能越丰富。
戴上“摄影家”的帽子
苏先生在一家股份制银行的支行做风险管理工作。单位为了实时记录一些资料,给风险管理岗位配备了一台相机,由苏先生进行管理和使用。
开始时,苏先生并没有觉得这台相机对他来说有什么特别的意义。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他渐渐对摄影产生了兴趣。他想:既然学了,为什么不下点工夫学得好一点呢?于是他开始拜师学艺,真正把摄影当成一件正事来做。
他开始研究相机在工作中的应用。他发现除了可以将照片做资料留存外,还可以用照片做一些风险和风险管理的图片展示。在那之后,苏先生先后做了三套风险警示系列图片,得到了上级行的表扬。
他深入研究了以银行为主题的摄影艺术,真正把工作与业余生活结合起来,不仅丰富了自己的生活,陶冶了情操,提高了素质,增加了技能,也完善了银行形象,提高了银行的知名度。
他先后拍了“银行建筑”、“银行节奏”、“银行文化”、“银行生活”等多个系列摄影,受到了圈内人的重视。不到三年,他就成为本市摄影家协会的会员。
大家都知道他照相照出了名堂,在行里,他的技术派上了更多的用场。
单位有什么活动,他就是首席摄影师。
他还协助工会组织了书画、摄影、体育比赛等活动,年年都是工会活动积极分子。为此,行里特意为他买了一套比较好的摄影器材,让他提高水平。
他的摄影作品年年都能拿奖,他的名气也渐渐大起来,甚至成了行里的一张名片,通过他,很多人知道和了解了他所在的银行。
去年,他又成为省摄影家协会的会员以及市摄影家协会的理事。
苏先生的物质资源利用方式是一种最简单的资源利用方式,由于他深入地综合利用资源,使资源利用的效果变得明显,利用的价值不断放大。
从苏先生身上可以看到,资源利用是一个步步深入的过程,开始可能是单一的,逐渐出现嫁接、移就的可能性,进而多重和延伸利用,效果随之成倍增加。
物质资源的利用如此,非物质资源的利用更是如此。只要你有这种意识,对它的利用方式就会有很多,效果也会随着利用的深入而逐渐放大。
对于摄影,苏先生从工作需要到喜欢、研究,再到成为行家里手。这是一个从形到神、从身到心、从实用到艺术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资源多重利用和效果不断叠加的过程。
由于苏先生的摄影爱好,他的社交圈子放大了,他认识了市内外的许多摄影名家和摄影爱好者,其中很多人成了他工作上的“贵人”。
利用资源也是一种职业训练,在这个训练过程中你会越来越优秀。
看到自身的优势,认识自身资源的意义,个人资源才有可能得到充分利用。
优秀的银行职员一定是那些将工作岗位相关资源挖掘、利用好的人。
真正优秀的银行职员一定是与银行同呼吸、共命运,推动银行发展和团队建设的主力。
没有胸怀和智慧的人是难以与别人从容共事的,更不能把大家的力量聚拢起来,不能解决工作中的难题,无法成就自己的事业。
要想让自己优秀起来,就不要计较在哪家银行、哪个岗位,而要千方百计把岗位当做“银行”来经营。
要想自己变得比别人优秀,你就必须更好地利用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