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行资源优化配置,需要在个人发展目标的基础上对资源状况进行梳理,根据资源对实现个人发展目标的作用进行排列,找到核心资源,优化必要资源,稳定基础资源,开发辅助资源,让所有的资源向发展目标聚集,并各自发挥相应的作用。
银行目标是个人目标的核心,也是个人目标应该发展的方向。银行职员的个人目标要建立在银行目标上,这样才能充分利用与银行相关的资源,否则有些银行资源就会约束个人发展。
对于个人发展目标来说,那些已经被开发利用、自己可以支配的资源是一种正向资源,是一种支持性资源;那些没有被开发利用、难以有效支配却对实现个人发展目标有用的资源,如果开发得好,也可以成为正向资源;那些对自己发展目标产生约束性的逆向资源,需要有效控制。
银行职员要了解自己的发展成本,发展成本就是在发展过程中需要认真研究、好好控制的资源。
个人的发展目标一旦确定,就需要围绕目标对资源进行分级,以便开发利用。
所有的资源都可以根据需要分出很多级,通常情况下资源可以分为四级。
第一级:核心资源。它处在目标统领中心区域的某一点上,是实现发展目标最关键的资源。离开它,资源效能就无法发挥,目标就难以实现。这一资源对其他资源有凝聚作用,由于这一资源的存在,其他资源会向发展目标聚拢,并引导其他资源发挥相应的作用。
第二级:必要资源。它是目标、支持性资源、约束性资源交叠的部分,是实现发展目标必不可少的资源。离开它,发展目标就难以按期实现。这一资源也是核心资源的匹配资源,保证核心资源发挥作用。
第三级:基本资源。它是支持性和约束性两类资源的交叠部分,是实现发展目标所需要的一般性资源。离开它,发展目标的实现就会出现困难。这一资源是已开发资源,处于待利用状态,它会随着目标的升级而不断被利用。
第四级:辅助资源。它是两类资源分别涵盖的部分,大部分是实现发展目标的后备资源,辅助各项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和提升。这一资源大部分是待开发、未充分利用的资源,是其他资源的准备性资源,一旦被开发利用,将会变成基本资源、必要资源或核心资源。
资源计划论证得越充分,编制得越详细,自己就会看得越清楚,利用得越好。
发展三步走
韩先生是国有商业银行的一名职员,在职读电大,1990年毕业。那时,银行里有大专文凭的职员还不多,他在三年的离岗学习中,觉得自己改变了很多。于是,他自信地对自己的室友说,他要在十年内成为市行的副行长。这个想法被传出去后,同学们都笑话他。
韩先生设定这个目标,并非随便说说,他是经过了认真的思考的。他把自己的想法归纳为三步走:第一步是用两年的时间成为中层副职,第二步用三年的时间成为中层正职,第三步用四至五年的时间成为市行副职。
他在为实现第一步目标而奋斗时,首先对自己所需要的资源进行了认真分析、排列和整合,清楚地认识到哪些资源可以为他所用,并有效地将这些资源与其他资源相配置。
电大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市行的人事科。他首先研究了这一岗位的人员提升规律,并针对岗位职责和人员配备要求对自己进行全面分析,找到了工作和利用现有资源的方法,尽快补充自己的不足。还不到两年的时间,他就被任命为人事科副科长。
第一步实现了,他又开始研究第二步计划。他研究了系统内人员晋升规律,发现在人事科长期工作能够提升为实职领导的很少,于是他便积极要求到基层或业务部门任职。那时正好有人员调整的机会,他被调整到支行任副行长。
到了支行后,他的首要目标就是成为支行的行长。
他从几个方面对自己的资源和状态进行了分析。
第一,个人所具备的知识、能力、经验能否承担这一职务,还需要进行哪些补充。
第二,个人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和业绩是否令领导和员工满意。
第三,个人所形成的人际关系是否适合这一岗位,领导和同事的支持程度有多高。
第四,平时自己所表现出来的领导能力、凝聚力及工作状态能够得到哪些人的认可。
第五,个人的行动能力和自我审视能力是否足以支持今后的发展。
第六,个人所形成的工作特色和优势是否足以超越竞争对手。
第七,是否在有限的时间里做了最重要的事情;是否在有限的时间里能够做更多的事情;是否合理安排时间,避免浪费时间。
第八,是否能在关键时刻抓住机会;平时做事是否恰到好处,能够实现机会的积累;是否能够在进行机会取舍时做出正确选择;在机会来临之前是否已经做好了充分准备。
第九,定期评价自己的核心资源,看其是否已经确立了;必要资源是否与核心资源相配套;基本资源是否得到及时、有效的开发利用;辅助资源是否有能力及时转化为现实有用资源;全部资源的组合是否恰当、合理。
这样进行深入分析后,韩先生对自己和环境看得更清楚了,行为更自觉了,很多事情都很有针对性。当行长调离时,他顺理成章地成了继任者。这时距离他毕业还不到五年。
到了支行行长的岗位后,他又再一次进行了规划。除了大致按照上面的内容进行分析外,他还对上一级副职的可能人选和条件进行了对比分析。当时有三个人已经被列为后备人选,一个是支行的行长,两个是市行部门的总经理,他认为,自己与他们相比,能力和任职条件都差不多,甚至自己的工作能力和业绩比他们更突出,但是自己没有部门负责人的任职经历,而且还没有成为后备干部。
为此,他准备用两年的时间解决后备问题,再到部门任职。他经过充分准备,进行一系列有计划的工作,终于如愿以偿。最后,他顺利地成为市行的副行长。
韩先生的资源配置可能有他的特殊性,但是他给我们的启示却有普遍性。
尽管个人的发展资源配置会因人而异,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配置方式和配置结果,但是基本的规律是普遍适用的。
韩先生在组织自己的资源配置时,不是盲目的,而是始终围绕着个人的发展目标;不是凌乱的,而是系统的配置,他尽力让各种资源相互融合、目标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