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路直接傻眼了:“你当官了?我还在国子监读书?”
沈清涵:“是啊。”
陈路悲痛道:“老天无眼。”
沈清涵不耐烦道:“你待会儿再自怨自艾,先说说眼下,白秉恂会不会被陛下厌弃从此官路不顺?”
陈路斟酌了一下:“好在陛下没明着下惩罚,还给了你官职,可能并未真的生气,就只是敲打,就当无事发生,日子照常过吧。”
沈清涵对官场上的事儿不太了解,只当抓住了个救命稻草,信了他的话。
盈眉弱弱的说:“现在还有一个问题,那群参加宴会的小姐们都误会了,姑爷也误会了,那长安城里的人不得都误会?”
沈清涵撇嘴:“不在乎,我现在是虱子多了不怕痒,爱说什么说什么。”
陈路泼冷水:“你倒是不在乎,那白秉恂呢,他本来官生威望不错,现如今跟你一起成了卷进花边新闻里的冤大头。”
沈清涵:“那就改一改舆论,他是出身贫寒,但勤勉认学,被好心的沈家人资助读书考取功名。面对沈家女儿遭受歹人迫害,想起了沈家对他早年恩情,十分重情重义的决定救我脱离苦海,哪怕赔上自己半生,也要报答滴水之恩。拿些钱找两个乞丐街头巷尾的传,再找俩说书先生编成故事说,让他们艺术加工一下,把白秉恂早些年的苦,善良的心肠用虚假故事弄得感人肺腑一些,突出他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品质。”
陈路:“幼年快饿死时有鸟给他衔了一个果子,他发誓终生都不打鸟,怎么样?”
沈清涵:“不错。他幼时被母亲抛弃,考取功名后,重病母亲又来寻他,他不计前嫌割肉治母奈何母亲还是去世,于是他卖身给沈家只求钱能置办一副上好棺材和墓碑。”
盈眉听的瞠目结舌:“这是真事儿吗?他母亲真的来找过他?”
沈清涵:“怎么可能,他在襁褓时被放在竹篮里顺着溪流而下,被老和尚给捡到了,他娘想找他都没地儿找去。”
盈眉:“那这不是骗人吗?”
沈清涵:“这不是骗人,这是艺术加工。”
陈路道:“盈眉,你还小,别管这些。”
盈眉弱弱的说:“我也想编一个。”
三人集思广益,拟定了大概几个故事,于是街头巷尾出现了新的流言。
这里值得一提,他们主要捏造白秉恂,所以故事以他为主。
同时有别人要放出不利于沈清涵的消息,比如沈清涵阴险狡诈,品德败坏,想方设法勾引皇帝的故事。白秉恂跪在宫门口就成了故事是真的的证明。
伟大的人民群众凭借着多年来八卦的智慧,很快将两个故事融合在一起。
重情重义的白秉恂遇见了贪图富贵荣华的沈清涵,被感情伤到,从此……后面的结局有分裂了。
有的结局是看破红尘,直接出家。
有的结局是幡然醒悟,与另一位小姐达成秦晋之好。
有的结局是心如死灰,从此一心扑在政务上,为国为民名垂千古。
沈清涵彻头彻底成了反派人物,白秉恂成了被人民群众怜爱的小可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