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明月凑近小宁耳朵吩咐道:
“你去把所有粗使丫鬟和院内小厮都清点一下,记住,一定记得把李婆子的一儿一女,陈管事的侄子还有......都算进去,不要打草惊蛇,让他们明天来见我。”
在庄子里的一年时间也不算毫益处,季明月好歹算是开拓了一些自己的人脉,如今虽然没有从小培养的丫鬟,但是和庄子里沾亲带故的仆从,如果能收为己有,也能有所牵制。
这边季老爷也下朝里,按礼数季明月收拾了一下去拜见自己的便宜亲爹。
季老爷回府后在书房见的季明月,看郡主的年纪就知道,季老爷年纪不大。
他续着胡须,看起来显得成熟一些,长得一副好容貌,虽然胡须季明月实在欣赏不来,但是时下好像还挺流行美男续须。
若是在季明月上辈子的时代,这个年纪可能还没结婚,但是季老爷已经娶了两任妻子,当了四个孩子的父亲了,
“女儿拜见父亲。”
“起来吧,今日你也赶了一天的路,可有劳累?”季老爷抬眼,看着这个并不算熟悉的亲生女儿,寒暄道。
自小郡主和季老太爷对这个儿子温情不足,严厉有余,虽懒得亲自管教,但给他请了不少德高望重的夫子,他自小就养成了读书人清高自负的性格。
虽然季老爷资质平庸,但是父母身份尊贵,给他在朝廷轻轻松松便谋了一个闲职。
如今的季老爷也和他父母一般,不太管家里儿女的养育,只是听说最近江府和薛府都送礼上门。
尤其是卫府诗会季明月赢了才名,让他在同僚面前得了脸,他才正眼开始看这个前妻留下的女儿。
“劳父亲记挂了,女儿不累,睡了一路。”
“听闻你在卫府诗会做了一首诗,为父也看了,确实是好诗。虽然不是你所写,但是你能记住、能欣赏也是一种进步了。”
季老爷摸着胡须说道:“你自小就顽劣了些,如今肯收心读书为父很欣慰,听说你祖母要把你收在名下,这是你的福气,你要珍惜,以后当敬重长辈,万不可像以前那般。”
季明月一一应下,这个父亲虽然不亲,而且一身读书人的说教习惯,但是对于儿女读书,他还是非常推崇。
见在庄子养了一年性子的女儿变得知礼不少,季老爷很是满意,继续透露道:“下月圣上要开公学,届时为父为你和你妹妹去打听一番,若是能谋个名额,便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公学是其实说白了就是“陪太子公主读书”。
每到宫里有皇子皇女到了一定年纪,圣上便会请三位大儒入宫教育。
至于陪读,皇家会选一些才学出众的学子入宫伴读,除此之外,也会给各个世家一些指标,如果世家有年纪合适的孩子,也能一并送进宫学习。
这既是皇家给大家族的一些教育福利,也是皇家与世家大族维系关联的一种手段。
可以说只要进了公学的门,未来的仕途、人脉就稳了一半。所以这公学哪怕在世家之内,也是被一票难求。
另一边,吴氏早早的备好了晚饭等季老爷过去用餐,但等了许久也不见有人来,正捏着手帕叫仆从去问,却见贴身的崔嬷嬷进来贴着她耳朵说了些什么。
吴氏听后暗暗咬牙,还不解气,“啪”的一声便把手边的茶盏摔在地上。
丫鬟们个个缩着脖子不敢吱声。
今日,季老爷听闻吴氏在季府门口接季明月时失态,回府后就直接在书房用饭了,而刚刚,崔嬷嬷告诉她的两件事,尤其让吴氏火大。
此时季晚清也在母亲房里,吴氏愤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