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MBOOK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章

第26章 上海的工地(2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老技术干了一个礼拜,抱怨了一番中国的工人做事过于勤快,压力山大,感慨了一番中国工人干活效率,批评了一顿没有按照他的要求办事,收拾收拾行李,打包先回国了,剩下的工作,就准备交给小技术来干了。

小技术干了几天,他没有别的朋友,所有的事情都需要鹿笙帮忙,可是鹿笙实在懒得搭理他,两人的配合并不算默契。

终于到了下井的那天,鹿笙为了不让大家失望,她还是沿着梯子缓缓下来了,走到井下面的那一刻,抬头看到外面的一线洞天,许鹿笙经常在新闻上听到很多矿难事故,她心里想着,这要是发生点什么,自己估计活不出去了,埋怨起来为什么要接这个翻译的活,后悔曾经大手大脚的浪费没有存点钱备用。许鹿笙五味杂陈,但还是理清思路,在矿井下面淡定沉着地翻译,工人们修补好了一个又一个漏洞,这个本来充满隐患的加油站,按照原理来说,应该是安全了,再过几天,这份工作就可以顺利交工了。

夜晚上海的凉风吹过,许鹿笙想起来上海滩的段子,感慨着人活在世上,艰难不易,三百六十行,社会底层注定了很难改变命运,过着最艰难的日子,完全依靠一双手从到有去打拼,社会底层的生活之艰辛,远远超过了正常人的想象。

很多年前,别人在抨击清王朝的腐朽没落,和资产阶级压榨工人,以及那时候旧社会的黑暗,可是,只要是有资本的存在,就会有压迫和压榨,不过是变换了形式而已。这些可怜的工人,只是中国万千农民工的缩影。就好像几年以后,新闻上说到清退60岁以上农民工的事情,许鹿笙感同身受。她自己得出了一些想法和看法:首先,安全事故本质不是超龄,而是安全意识和设备管理不到位;农民工群体本身因知识局限法律维权意识也不够,法援渠道也不畅通;引流转岗是少数,社会保障体系不平衡,城乡、城市区域协调发展落差大,阶层固化是根。其次,新经济新业态催生,大环境不确定性系主基调。可是民为邦本,本固邦宁,这些为了国家基础设施建设贡献了一辈子的社会底层,终究很难改变自己的命运。

在安跃的时候,因为一心一意地工作,许鹿笙并没有接触到太多的社会。现在有了更多的时间,有时候看到新闻上的各种意外和安全事故,这每一个事情的背后,都是多少家庭的心酸和苦难啊!

也正是在上海,许鹿笙慢慢地意识到人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她的焦距开始从玛丽苏电视剧转到社会、责任、人生还有阶级这些关键词上。

因为自己出身底层,她对于自己的阶级更加了解。农村的农民们每天困在一亩三分地里面,老实本分兢兢业业劳苦耕作,有些见识的外出打拼,或者去做生意;城里的农民工们依靠着年轻能够干得动活,拼了命的脏活和累活都去做,存攒下来的钱辛辛苦苦寄给家里。每一个人都写满了心酸和不容易,或许,人活着,是需要找到自己的目标和意义的,而这个社会的价值,不是让贫富差距越拉越大,更应该是锻造一个公平,在地区的不平衡,阶级的固化中间寻找到一个调和点,不能够让80%的财富集中在20%的人身上。如果随着时代的变迁,底层阶级仍然法改变自己的命运,社会弱势阶层的利益没能够得到伸张和顾及,那么一代又一代,这些人的出路将在哪里?这是一件值得反思的事情。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和亲身经历,许鹿笙可能会觉得自己矫情了,可这些她生命里经历的,却又力去改变的,而那些有能力去改变这一切的人,是否愿意听到心声,去维护到这些穷苦之人的利益呢?她从前一直都很喜欢那句话,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许鹿笙希望看到有朝一日祖国强大、人民富裕,希望自己的国家能够过上更好的日子,希望世界和平,希望不再有贫困、灾难、饥荒,可是她一介草民,芸芸众生,连自己都没有能力顾全,又有什么资格去同情和妄想帮助到其他人呢?

所以说啊,每个社会的底层,都自顾不暇,仓皇度日罢了。

点击下载,本站安卓小说APP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