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MBOOK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章

我真的快不起来啊!——发现孩子慢的深层原因(2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孩子天性都爱玩,他愿意去做他感兴趣的事情,并且对此乐此不疲。可是一提到学习,很多孩子立刻就表现出不愉快的情绪,动作也明显变慢了,用我们的话来说就是“要多慢有多慢”,更有些妈妈将孩子的这种表现比喻为“一到关键时刻就老牛拉破车”。

一位妈妈这样抱怨说:

儿子简直就是个“两面派”,他爸爸要是周末早上跟他说:“儿子,今天咱们出去玩。”他能在几分钟之内起床、穿衣、刷牙、洗脸,往往我们连衣服还没换好,他已经迫不及待地等在家门口了。可要是我在晚上跟他说:“快点把你的作业写完。”他的“磨洋工”的功夫真是无人能及。他上3年级了,老师留的作业并不算多。那些数学题,十几分钟完全就可以做完了,可他非得耗到快睡觉。一晚上别的什么都干不了,就只能做那么几道数学题。

看到儿子这个样子,我头疼极了。如果他能把他玩耍的那劲头用在学习上该有多好呀!

我们可以理解这位妈妈的无奈,也许在我们家里,也有这样一位“偏好在学习上磨洋工”的孩子。在我们眼里,他是不好好学习的孩子;在老师眼里,他也是不好好学习的学生。面对他“玩时快,学时慢”的状态,我们恨不能打开他的脑袋帮他将这两点做一个对调。

可是心急归心急,我们总要对症下药。这样的孩子并不是天生的慢性子,我们一味地批评甚至打骂也绝对不是好方法,我们该帮他调整心理,帮他将玩时的快动作巧妙地应用到学习中去。

▲ 提高孩子对学习的兴趣

孩子之所以喜欢玩,是因为他对玩有兴趣,我们也可以通过提高他对学习的兴趣,从而调动他的学习积极性。简单来说,就是要让孩子感觉到学习是快乐的。

我们可以适当地放宽对孩子的要求,在他学习的过程中不要去批评他,及时对他取得的一点一滴的小成绩给予肯定与鼓励。同时,我们也可以寓教于乐,将一些知识融合到孩子的生活与游戏之中,激发他的探索心。平时我们也可以找一些古今中外名人用功读书的故事,鼓励他向名人学习,使他明白只有用功读书、好好学习,将来才能做更多他喜欢做的事情。

▲ 遏制孩子贪玩的欲望

随着科技不断发展,现代社会可玩的东西越来越多,从最初的简单玩具,到后来的高科技玩具,再到电脑中的小游戏,直到网络中的大游戏,孩子似乎是“不得不”越来越贪玩。我们需要意识到,要遏制孩子贪玩,需要我们正确的引导。

首先,我们不要无休止地满足孩子的要求。我们可能都希望给孩子最好的,于是我们就会给他买各种各样的玩具,我们不想让孩子受委屈,于是只要他要,我们就一定要给他买来。这样孩子玩的兴趣不知不觉就被我们给扩大了,到后来自然会难以控制。我们应该逐渐减少给孩子增加新玩具、引导他玩新游戏的机会。

其次,我们要有意识地对他在学习上取得的成绩表示出肯定与称赞,同时对他玩耍时取得的“成绩”要采取一种冷漠的态度。孩子都喜欢受到表扬,当他发现他学习上的成绩能够得到我们的夸奖时,他关注的重心就会向学习偏移。

最后,面对对玩已经很痴迷的孩子,我们不能一下子就阻止他去玩,而是要慢慢地减少家中能激发他玩的欲望的事物,减少他玩的机会。同时,适当增加一些与学习有关的物品,比如各种知识类书籍、地图,或者一些激励人学习的字画、装饰等等。我们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改变家中的气氛,要用一种文化氛围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 帮孩子解决学习上遇到的问题

孩子之所以愿意玩不愿意学,有时也不全是因为他贪玩。在他看来,学习很难,记不住、学不会、弄不懂;可玩很简单,随便摆弄几下就很有意思了。这样的孩子总是逃避学习,所以他学起来才会那样磨蹭拖拉。因此,我们也要注重对孩子学习能力的培养,帮他解决学习上遇到的难题,使他不再对学习感到头疼。

我们可以先和孩子交流一下,看他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如果是他记不住,我们要帮他掌握记忆的方法;如果是学不会,我们就要帮他分析哪里不会,要么是我们给他讲明白,要么是让他去请教老师或其他同学;假如他只是单纯地觉得学习很累,我们可以帮他合理安排时间,让他能劳逸结合。

总之,当我们解决了孩子学习上的问题、提高了他的学习能力之后,再加上对他贪玩欲望的遏制,相信他就能够改正学习“磨蹭”这个毛病。

7. 咦,那有只蚂蚁哦!——老是分散注意力,自然做事拖拉

有的孩子之所以会磨蹭,就是因为他的注意力不太集中,任何一件小事、一个毫不相干的小东西都能吸引他的注意,让他改变做事的初衷。当他的注意力被其他事情吸引时,他原本要做的事情自然就被耽搁了下来。

小舟在浴室里已经呆了快两个小时了,可他还没有洗完澡。妈妈着急了,以为他在里面出了什么事,她不停地拍着浴室的门,好久小舟才把门打开。妈妈急得大吼:“你干什么呢?吓死我了!”接着她向小舟身后一看,浴盆里还漂着一只小橡皮鸭子。

妈妈立刻生气了:“你洗澡的时候又去玩鸭子了吧?洗个澡都这么不专心!”小舟噘噘嘴:“不就玩了会儿鸭子吗?”妈妈一听更生气了:“什么叫‘玩了会儿’!你看看时间,看看时间!都两个多小时了!你什么时候能精力集中一些啊!”

看到小舟这个样子,妈妈会生气也在情理之中。很多孩子都有小舟这个毛病,他们总是很容易就被别的事情吸引,无论他们原本在做什么,眼前的一些玩具、用品,又或是外面的狗叫、车喇叭,甚至是他头脑中的一些莫名其妙的想法,都可能会将他的注意力分散掉,使得他的办事效率被大大降低。

面对注意力分散而拖拉的孩子,我们需要帮助他强化他的自我控制能力,减少外界事物对他的吸引,帮助他学会集中注意力,使他从根本上快起来。

▲ 尽量给孩子提供一个安静、干净的环境

孩子很容易会被五颜六色的各种事物所吸引,更容易对各种声音感到好奇。所以,要提高孩子的注意力,我们首先就要从他的周围环境下手。

我们要给他提供一个安静的环境。安排他的卧室时,不要让屋子临街,以防止各种声音对他的刺激。而当孩子要学习或者做其他事情时,我们也尽量不要制造其他的声音,最好也不要看电视或听音乐,否则孩子就会因为这些声音而“走神”。

同时,我们还要给他提供一个干净的环境。在他的书桌上,不要摆放过多的玩具,墙壁上也不要张贴一些动漫图片或海报。而他的房间里,玩具的数量也要有所控制,稍微点缀一下就好,不要满屋子都是能引起他兴趣的东西。而且,随着他年龄的增长,我们也要适当减少玩具的数量,要增加一些书籍以及其他与学习相关的工具。

▲ 针对孩子的年龄特点,帮助他合理利用时间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儿童注意力的稳定性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延长的。一般来说,2岁—3岁时,专注的时间是10分钟—12分钟;5岁—6岁时,是12分钟—15分钟;7岁—10岁时,是20分钟;10岁—12岁时,为25分钟;到了12岁,就可以达到30分钟以上。

所以,很多时候,我们也不要总去抱怨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很可能他的集中时间已经过去了。我们需要根据这个数据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帮助孩子在他能够集中的时间段内,将时间合理利用起来。

比如,我们可以提高孩子做事的兴趣,如果那件事很简单,就要让他在固定的时间内“一鼓作气”,如果那件事有些困难,我们可以帮他分成几个小任务,使他不断体验到成功,从而最终将事情做完做好。

▲ 适当地给孩子一些提示

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做事缓慢。我们虽然着急,但也不能总是用批评教育。我们也可以换一种方法,适当地给他一些提示,将他的注意力重新聚拢起来。

比如,我们可以做一些小的醒目的提示牌,然后在其中写上几句话“抓紧时间做作业啦”、“专心洗脸哦”、“快起床”,等等。这些提示牌会及时提醒孩子赶快做好他该做的事情。

不过我们也要注意,这样的提示牌不能太多,否则孩子会觉得生活没有自由;牌子的花边也不能太过花哨,尤其是不要用孩子喜欢的一些卡通动漫形象,更不能让它们占据很大的位置,否则他的注意力又会被从提示语上转移到这些卡通形象之上,那些提示语也就完全不起作用了。

▲ 帮孩子在幻想中找到做事的目标

有的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是因为他喜欢幻想。比如原本该学习的时刻,他的大脑却开始“神游天外”,幻想着各种各样的场景,并将自己放进这些场景中。于是,他在大脑里放起了电影,“故事情节”还会非常“曲折”。

赵陆有“神游”的毛病,学习到一半时,他的注意力总是会跑到天外去。一天,妈妈无意中发现正在学习的赵陆又开始看着窗外发起了呆,她刚想发火,但想想之前她曾经教育过他,似乎不太管用。于是,她决定换一个方法。

妈妈走进赵陆的房间,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赵陆吓了一跳。妈妈笑着问:“想什么呢?”“没、没想什么。”赵陆支支吾吾地说。妈妈说:“没关系,讲出来让我听听,我们也休息一下。”赵陆沉默了一会儿才说:“我在想昨天看的动画片,里面那个武士真厉害,将来我也要当武士。”妈妈问:“为什么呢?”“因为武士都很勇敢,他们帮助百姓对付坏人,都是大英雄。”赵陆一脸羡慕的表情说道。

妈妈又笑了:“没错,武士的确是有这样的精神的。不过,你知道他们为什么有那么高的本领吗?”赵陆想了想说:“他们勤学苦练的呗。”“对呀!”妈妈接过话来,“他们的武艺是要经过勤学苦练才成功的。而你现在如果也勤学知识,将来你也能用知识帮助其他人。要知道,能做英雄的不光是那些武艺高强的人,知识也是一个强有力的武器啊!”赵陆听了连连点头。

妈妈趁势又问:“那么,你现在知道该做什么了吗?”赵陆使劲点点头说:“认真学习!”说完,他重新打开书本,认真看了起来。

孩子的大脑往往都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他会非常喜欢幻想。我们可以像赵陆的妈妈这样,抓住他爱幻想的这一点,帮他们创造一个场景,让他沉浸其中。之后再巧妙地引导他转向他该做的事情之上,当他有了目标,做事就不会再磨蹭了。

8. 我心情不好!——孩子高兴,就快;不高兴,就拖拉

心情也能左右孩子做事的速度,在他高兴的时候,他会觉得浑身都充满干劲,做什么都能做得很快,也能做得很好;而当他不开心时,他看什么都觉得不顺眼,好像所有人都在和他作对,因此他做起事来就会显得无精打采,速度与效率都会下降。

穆穆是个挺麻利的孩子,做任何事他都能做得又快又好。可是这一天,他却显得很是反常。妈妈看他坐在书桌前半天了,作业一个字都没写。妈妈有些好奇,走过去问道:“怎么不写作业?作业很难?”“我不想写!”穆穆没好气地回答,“我今天不高兴!”

妈妈听后想了想,说:“哦?正好,今天我也不高兴。这样吧,我们先什么都不做了,互相说一说为什么不高兴吧。”说着妈妈拉着穆穆离开了书桌,母子二人坐到了沙发上开始了互相倾诉。

原来穆穆是因为今天和朋友吵架所以才感到不开心的,而妈妈也恰恰是因为与同事意见不合发生了争执。妈妈说:“我们还真是母子啊!连生气的原因都一样。”穆穆一下子被妈妈逗乐了。妈妈接着说:“人们不经常说生活就是五味瓶吗?什么样的滋味都有。但我们得自己学会调节呀!如果妈妈也因为生气不做饭了,我们全家不是都要饿肚子吗?吵架没什么的,我们好好从自己身上找找原因,明天把事情说清楚就好了。”穆穆听了妈妈的话,频频点头。

妈妈笑着问道:“怎么样?还郁闷不?现在想写作业了吗?”穆穆笑着站起身,重新坐回到了书桌旁,认认真真地写起作业来……

孩子的心智还不成熟,他很容易就会被自己的情绪所左右。就像穆穆这样,只因为和朋友间发生了一点小矛盾,竟然连作业都拖拉着写不下去了。穆穆的妈妈在这里的处理很值得我们学习,她认同了穆穆的感受,同时又让他内心的不快得到了释放,接着她又及时地进行开导,这样穆穆的心结就被解开了,他的心情也变得平静了,做事效率自然也就提高了。

孩子的情绪大都很善变,所以出现这种“高兴就做得快,不高兴就做得慢”的状况也很平常。我们不要因此就冲他发脾气,更不要暴力对待他,应该想办法教他克服这个毛病。

▲ 帮孩子解决心理问题

对于年龄小的孩子来说,他对事情的感觉无非就是高兴与生气两种;而即便是年龄稍长一些的孩子,他对事情的处理也大多都会从自我出发,看问题的角度也会比较狭窄。因此孩子很容易就会出现心理问题,而他一旦有了负面情绪,可能就无法更好地处理事情。

我们要根据孩子的个性、年龄等特点,以及发生在他身上的事情的真实情况,来帮他尽快解决心理问题。此时我们要多和他进行沟通,尽量了解他不高兴的原因,理解他的心理变化,针对他问题的本质向他提出合理的建议与意见。

当然了,我们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态度,不能太严肃,也不能去讲什么大道理。要用孩子能听得懂的话,以及他能理解的方式,来解决他的心理问题。如果孩子的心理问题来源于我们做妈妈的,那么我们就需要好好审视一下自身,及时反省,努力去改变自己。

▲ 教孩子学会保持快乐的心态

总是感到不高兴的孩子,他的心态就是不快乐的,他一直都背着负面的情绪,他的大部分时间都被用来对抗情绪了,自然就不能好好去做事了。英国作家狄更斯曾经说:“一个健全的心态,比一百种智能都有力量。”因此,我们要教孩子学会保持快乐的心态,使他自己主动快起来。

我们可以先从自身做起,在家中保持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给孩子多准备各种各样的书籍,鼓励他从书中掌握更多的智慧;我们也要多考虑孩子的感受,及时帮他清理心理“垃圾”。同时,我们也可以用孩子感兴趣的游戏,调动他做事的积极性与积极的情绪。当孩子拥有了快乐的心态,他就一定不会再磨蹭了。

▲ 适当地让孩子承受一些压力

我们都知道,世事并不可能按照我们每个人的意愿去发展,所以有时候我们不得不承受着一定的压力、在不愉快的情绪下去做事。甚至有时我们需要放弃自己的快乐,只为了去做一件重要的事情。

可孩子似乎并不能理解这一点,情绪往往会搅得他不能集中精力。所以我们要锻炼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教他学会忍耐,并要他向着自己认准的目标不断前进,尽量不要为自己的情绪所左右。

9. 是去呢,还是不去?——孩子犹豫不决,就会磨蹭拖拉

犹豫不决,迟疑、拿不定主意的意思。由这个定义我们就能看出来,一旦一个人做事变得犹豫不决,那么他就会不停地思考,不停地权衡,这也使得他的行动变得缓慢。

有的孩子就经常犹豫不决,如果要问他要不要去某个地方,他一定会在那里想半天:“是去呢?还是不去呢?”大量的时间就被他这种不断的而且毫无意义的思考浪费掉了,他做起事来自然就会磨蹭拖拉。

五一劳动节时,全家好容易有了3天假期。放假第一天,妈妈问思思:“你想去哪里玩呢?”思思想了想说:“植物园吧。”妈妈刚要点头,思思却又说:“嗯……我觉得自然博物馆好像也不错。”妈妈说:“那你到底想去哪里?”思思皱着眉头说:“植物园新引进了许多植物,看了可以长知识;自然博物馆我很早前就想去了,可惜一直没机会。……其实,我也想去游乐场玩一次的。”妈妈笑着摇头:“像你这样选这个又选那个,总也决定不了,这怎么能行呢?”

思思听了妈妈的话有些着急了,可是越急,她越选不出来。就这样,假期第一天的上午时间,就被思思这“无止境”的选择磨蹭过去了……

虽然我们不提倡孩子鲁莽行事,但我们也同样不希望孩子变得过分地瞻前顾后,他不能总是在左右衡量。当机立断才是孩子能快速做事的条件,否则犹豫不决一定会使他变得拖拉。而且,如此时间长了,孩子就会形成这种犹豫不决的个性。所以,我们该及时帮他纠正这种不良习惯。

▲ 教孩子学会衡量“选项”

孩子为什么会犹豫?是因为在他心中,他无法正确衡量那些选择项,他不知道哪个更重要,也不知道哪个是当下最该做的。要帮孩子摆脱犹豫不决,我们首先就要教他学会衡量他要做的事情。

在面对问题时,孩子要有一些必要的分析,我们应该指导他分辨出哪些事是必须要做的,哪些事是可以缓一下再做的。然后他还要对这些事情进行排序,从最重要的事情开始做起。

别说是孩子,现在有很多成年人面对各种事情都不会很好地进行选择,总也下不了决定。所以我们不要心急,要让孩子逐渐养成选择的习惯,当他的判断能力有所提高后,他的选择时间自然就会缩短。

▲ 帮孩子找到犹豫不决的根本原因

孩子犹豫不决的原因有许多,比如开篇故事中的思思,我们就要考虑她为什么会拿不准去哪里,是担心去的地方让她失望?还是怕父母会反对她的选择,不让她去?诸如这样的问题,我们只有深入询问,才能了解孩子内心究竟在担心什么。

不过我们虽然是在刨根问底,但我们也要注意态度,不能问得很直接,否则如果问题涉及孩子的自尊心,他也许会因为反感而不再吐露心声。我们应该让孩子知道我们对他是发自内心的关心,然后用一种平等的、温柔的、简洁的话语来与孩子进行交流,这样我们才能找到孩子犹豫不决的根本原因。

▲ 鼓励孩子在限定时间内下决定

我们接着还说思思的故事,看看思思的妈妈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

到了中午吃饭的时候,妈妈看思思依然没有决定好要去哪里玩。她看了看表,对思思说:“这样好了,我给你3分钟,你再认真思考一下。最后给我一个答案,如果你说不出来,我们今天就不出去了。”思思一听有些着急,可看着妈妈已经掏出手机开始进行倒计时了,她无奈只得继续思考。

时间快到时,妈妈数出了声音:“……6、5、4、3、2、1,时间到!思思,你想去哪里玩?”思思赶紧说:“植物园。”妈妈笑了:“这不是能决定吗?为什么要等那么长时间呢?以后这个拖拉的毛病可要改一改呀!”

思思的妈妈就是采用一种限定时间内做选择的方法。这“逼迫”思思不得不当即下决定。不过,有的孩子即便时间到了也依然无法下决定,此时我们也可以采取思思的妈妈说的方法,取消活动,并且让孩子来承担这个责任。这也是在给孩子提一个醒。

在不同的事情上,孩子磨蹭的时间也是不同的。为了帮助孩子改掉因为犹豫不决而拖拉的毛病,我们可以仔细观察他,并挑出他犹豫时间短的、相对熟悉的、他比较有把握的事情,然后要他进行选择,而且一旦定下来就绝不轻易改变。我们要对孩子加强这样的训练,使他逐渐摆脱这种“选择恐惧症”。

10. 我就不快!就不快!——孩子用“拖拉”对抗妈妈的催促

孩子的这种磨蹭方式恐怕是最让我们感到头疼的,因为他并不是快不起来,而是根本就不想快。他“自如”地控制着自己的思想与行为,说白了就是在和我们作对。如果我们去催促他,他的回答也许永远都是:“我不快!我就不快!”

晓东原本可以很快地做完作业,只不过做完作业后妈妈通常都要他练习书法或者背英语单词,他觉得很烦。于是,他便开始将做作业的时间延长,时间消磨够了,也就该睡觉了,这样他就不用写大字,更不用背那些可恶的单词了。不过,妈妈还是察觉到了他的想法,但她却并没有批评晓东,甚至都没提起这件事。

一天放学后,晓东依然和往常一样慢悠悠地写作业。妈妈趁他出来喝水时随便问了一句:“作业写完了吗?”晓东故意摇头回答:“哪有那么快啊!”妈妈点头说:“哦,看来最近的作业都很难啊!”晓东不得不接下句说:“是、是啊!老师真是的!”妈妈问:“要不要我帮你?如果你有不会的地方,可以来问妈妈呀!”“呃……”晓东赶紧说,“没事的,妈妈。您放心,我能搞定!”妈妈笑着点头:“嗯,我相信你。”

晓东以为蒙混了过去,回房间后他依然很磨蹭地写着作业,并没有改变。后来,当他借口出去吃东西时,妈妈又问他:“怎么样?攻克难题了吗?”晓东不想再像刚才那样被追问,连忙点头说:“完了,完了。哎呀,老师最近的作业真难啊!”妈妈夸赞道:“那太好了!我就知道你能行。既然你做完了,那过来给妈妈帮个忙,帮我缠一下毛线球。”晓东一下子傻了眼,他又不好说作业根本没写完,只得坐了下来。

结果,晓东当天的作业当然是没能完成,第二天他受到了老师的批评。从那以后,他再也不敢用拖拉去“对付”妈妈了。

晓东以为自己可以“瞒天过海”,却没提防妈妈的“欲擒故纵”。我们说这位妈妈是一位聪明的妈妈,她没用常用的打骂训斥教育,只是这样的一个小对策,就轻松解决了孩子拖拉的问题。

虽然孩子会用磨蹭来对付我们,但我们却没必要因此而大发雷霆,也没必要用强硬的态度去对待他。因为带有这种思想的孩子,往往内心已经有了一种逆反的心理,我们的粗暴对待,反而会适得其反。所以,如果孩子的拖拉是这样的一种情况,我们也要多动动脑筋,学会巧妙应对。

▲ 弄明白孩子用拖来来对抗催促的原因

我们有谁不想过快乐的生活呢?即便是孩子也希望自己能轻松自由地成长。可孩子偏偏要用这样的一种方法与我们作对,明知道作对会带来不愉快的情绪,他却还非要这样做,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我们可以和他进行沟通,心平气和地与他就这件事情交流一下,听他诉一诉他到底有什么“苦处”。此时我们不要挖苦他,也不要批评他,否则我们的这种威严感很可能会使孩子迫于妈妈的威力,而产生更为强烈的逆反情绪,他也就不可能将真心话告诉我们了。

我们要引导孩子说出他内心的想法与感受,如果是我们自身的原因,我们就要综合孩子的自身特点与成长特点,重新审视自身的教育方法与态度;如果是孩子的原因,我们则要帮他解开内心的疙瘩,平复他激动的情绪。

当然了,如果孩子真的只是无理取闹,我们就要郑重其事地对他提出要求,告诉他这样做是不正确的,是不尊重父母的行为,并要求他立刻停止这种做法。

▲ 尊重孩子的感受与意愿

大多时候,我们总是从个人意愿出发,去催促孩子该怎么做、不要怎么做。我们是站在妈妈的角度去看问题的,总以为我们作出的决定就是在为孩子好,可其实他也会有自己的想法,他对某些事情也会有自己的意见,而且我们的决定也不一定就是正确的。

既然我们也是在为孩子好,那么也不妨给孩子一个说话的权利,听一听他的感受与意愿。适当地放开手,让孩子能自己去安排时间。我们不要总是去催促他,也没必要非得要求他做这个做那个,我们也该信任孩子,相信他能做好他该做的事情。

▲ 学会对孩子“欲擒故纵”

欲擒故纵,是兵法三十六计中的第十六计。意思是说,原本想要捉住某人,但却故意先放开他,使他放松警惕最终暴露自己,然后再将其捉住。

年龄稍大一些的孩子,这种故意磨蹭的做法就会显得越发明显,他可能会为了达到自己的某些小目的,比如要出去玩或者逃避学习等等,而使出这样的一种“小手段”。此时,我们也可以尝试使用这一方法,就像上面故事中晓东的妈妈那样,巧妙地使孩子改掉故意拖拉的毛病。

在使用这样的方法时,我们要注意不能着急,否则孩子作对的心理会更加强烈。而且,我们也要能分清孩子磨蹭的原因。假如孩子之前并不磨蹭,只是突然有了这样的举动,我们就要好好想想,多问一问,看他是不是遇到了什么问题,我们是不是忽略了什么。

点击下载,本站安卓小说APP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