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她一个未及笄的姑娘家,为何会单独见一名男子?还是在这样荒无人烟的地方。
看完鞋印余幼容又去勘察了现场,在距离岸边不远处的地方发现了一根大约五六米长的竹竿,其中朝着河岸的那节明显浸过水。
接着她又发现靠近河岸处的一块菖蒲丛大面积倒塌,余幼容拿着竹竿走到河边比了比。
不长不短,以脚印为定点这竹竿刚好能够到那片菖蒲丛。
放下竹竿后,余幼容根据目前仅有的线索,以及现场的迹象,试着还原了案件的发生过程。
花铃落水后生存本能想要上岸,但凶手却用竹竿制止了她,她迫不得已只能朝菖蒲丛中游,却再次被拦了回来。
光是想象了下当时的画面,余幼容的眉心便蹙了起来。这杀人凶手难不成是心理有问题?竟然用竹竿将一名少女压进水里,致使她活生生被冻死?
可如果凶手的杀人意图这么明显,花铃又为何要单独见他呢?疑点重重,太多不合理之处。
按理来说一名年纪这么小的姑娘不应该与人结下血仇才对。
那对方非杀她的理由又是什么呢?想到这儿余幼容转换了思维,将凶手想成是一个心智正常的人。
假设他的目的就是想要杀掉花铃,事先也早已有所预谋。他先用某种方式将花铃骗了来。
因为不想惹上麻烦,所以打算将花铃的死伪装成是自杀。
本来花铃不懂水性的话,他只需将花铃推入河中即可,可偏偏花铃水性好,他只好想方设法阻止花铃上岸。
一般情况下,非专业人士无法准确辨别出溺死与冻死,往往都会做溺死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