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丞相提出了一项科举革新之法。
一说出口,便引起官员争相热议。
“诸位爱卿,觉得意下如何啊?”
皇帝坐在龙椅上,俯视众人。
这时,议论声停住。
有一官员手捧玉圭走上前来,“皇上,臣以为,丞相的新式科举变法,可行。一来,减少徇私舞弊的现象,二来,又能进一步的考察清楚考生之才能,一举两得。”
“是啊,是啊,臣等附议。”
此刻又有几名大员出来帮腔。
“皇上——”
这时又有一个大约六旬的白发男子走到正殿中央,“臣以为不可!”
皇帝眉头微微一凛,“哦?为何呀?”
“革新变法,并非一朝一夕便可完成,要承担的风险太大。臣以为,皇上应该慎重钠谏才是。”
皇帝闻言,眼底闪过一丝犹豫。
“胡卿家,说得也有几分道理……”
“父皇。”
顾北丞此刻迈上前来,“儿臣觉得,胡大人虽然考虑的有道理,但丞相的变法也未必是绝不可行。”
“起初只需要通过小规模的做一番试验,倘若反响不错,再大兴推广,便可万无一失了。”
众人惊呆。
啥玩意?
自己没眼花吧?
三殿下居然主动替丞相说话了?
丞相不是徐子其的老丈人吗?
这四舍五入,就等于徐子其是三殿下那边的人了?
就连慕容正和慕容荀也凌乱了。
这顾北丞的葫芦里,又是在卖什么药?
见自己的亲儿子都为丞相说话,皇帝起初的顾虑也打消了大半。
“好,那此事,就交给慕容卿家和平南王去办吧。”
这话题议论结束后。
李公公上前一步,提声喊道:“有本启奏,无本退朝——”
退朝后。
大家离开宣政殿。
官员们三三两两的在一块儿聊天。
“哎呀,看这样子,翎王这是站在三殿下这一头儿了?”
“我看多半是,你想啊,之前三殿下哪里这么积极主动替谁说过话呀?”
“啧啧啧,懂的都懂。”
三人互相看了对方一眼,露出一个了然的表情。
“翎王殿下请留步。”
顾北丞快步跟了上去,叫住了徐子其。
徐子其停下脚步,回过头来,“三殿下还有什么事吗?”
“我知道,刚才我替丞相说话,这朝中,难免会引起点议论。”
顾北丞开门见山,脸上带着笑意,“要是有什么不中听的钻进了耳朵,还请翎王千万别往心里去。”
“三殿下多虑了。”
徐子其微点了点下巴,言语简短。
“有翎王这句话,那我便放心多了。”
顾北丞仍然客气。
可是这种装出来的客套,却让徐子其有些不自在。
“要是没什么别的事,那我便告辞了。”
徐子其主动提出走人。
顾北丞也没有勉强什么,点下头来,任他离去。
前朝的消息,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流传到了后宫。
端妃最近耳朵敏感得就像驴耳。
这么重磅的消息,自然也不可能逃过他的耳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