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MBOOK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章

第191章 法无禁止皆可为(2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胡敏神色肃然,躬身一礼:“还请刺史赐教。”

刘靖缓缓吐出七个字:“法无禁止皆可为。”

“法无禁止皆可为……”

胡敏喃喃念着这句话,陷入沉思之中。

这句话,既是指点胡敏,也表明了刘靖的态度,他只看结果,不问过程,纵然过程中失了小节,也无伤大雅。

眼下是乱世,周边群狼环伺,他需要的是能干实事,能办成事的人,至于其他的,他管不到,也根本不想管。

怎么?

难不成还想要麾下都是能力出众,品德又高尚,且办事章法有度,有礼有节的人?

哪他妈有这种人。

搁这许愿呢?

“下官明白了,谨记刺史教诲。”

胡敏说罢,躬身一礼。

刘靖微微一笑:“去吧。”

“下官告退。”

此刻的胡敏,颇有些悟道成功,神情亢奋的大步离去。

目视他离去的背影,刘靖微微一笑,拿起笔架上的毛笔,继续埋头书写。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上位者,不必事无巨细,事必躬亲,要给属下展示自己的舞台。

把控好方向,给出具体政策,自有属下会去操办,否则要他们干什么,吃干饭么?

时间不知不觉来到正午。

而堂案上,已经有七八张写满蝇头小字的纸张。

“刺史,该用饭了。”

许龟拎着食盒,站在门外小声说道。

“先放那。”

刘靖头也不抬的吩咐道。

许龟闻言,将食盒放在角落的桌上后,便退了出去。

此刻,刘靖重新抽了一张白纸,将之前整理好的思路,按照顺序重新排列。

事有轻重缓急,择其重者先为之,其不重者后为之。

目前,刘靖首先要解决的就一点,粮食!

眼下粮食看上去够的,夏收秋收将至,虽说绩溪县下辖的乡村遭了灾,可其他五县还完好。

加上从钱镠那打秋风弄来的十二万石粮食,以及钟匡时那边的十万石,多的不说,最起码在一年之内,他不用再为粮食发愁。

可一年之后呢?

百姓要吃饭,士兵操练也要粮,同样还要囤积一笔粮食,用做战略储备。

因为一旦打仗,粮食消耗起来的速度极快,同时征发徭役,也会影响农业生产。

所以,刘靖眼下的一切政策,都是围绕如何解决粮食。

首先第一步,募集流散,劝招逃户。

人口很重要。

接着等到科举结束,各县官员、胥吏上任后,便会在整个歙州境内展开一次普查。

主要是清查人口,重造户籍,丈量田地。

这一步,同样重要。

作为歙州的新主人,他起码得知道治下到底有多少人,有多少亩田地吧?

连这些都不知道,谈何治理?

虽说这些数据,郡城公廨的户曹也有,可说实话,水分太大。

隐田、黑户……

这些都是心照不宣的东西。

关键户曹里的数据,还是大顺元年,裴枢在任时清查整理的,距今已有整整十五年。

十五年,足够一个呱呱落地的婴儿,长成少年少女了。

刘靖正是借着提拔官员,整治胥吏的机会,来一次彻彻底底的摸底普查。

随后,便是废除三色杂税,鼓励百姓开垦荒田。

凡新开垦的荒田,三年免税,三至五年期间,赋税减半,五年之后再正常收取。

新开垦的荒地贫瘠,不是说你随便开垦一亩地,就能立即种稻米麦子,而是需要先种一两年的大豆来养地。

等到土地肥力提升,才能种粮食。

在这期间,荒地产出有限,产量能比投入的种子翻一倍,就已经算不错了。

所以,三年免税并非刘靖一拍脑门就决定的,而是咨询了农夫,与胡三公商议后的结果。

待到来年开春,时机成熟,就可顺势推行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

这一整套组合拳下来,两年之后,歙州的粮食产量,较之前最起码能提升三成,能够勉强做到自给自足的同时,每年还能囤积一批的粮食。

但这也已经是歙州的极限了。

没办法,歙州八山一水一分田,举目四周哪哪都是山。

所以,还得从外面弄粮食。

买粮食,自然要钱,江西、两浙乃至杨吴的商人,既然冒着风险卖粮,价格绝对不会便宜。

毕竟,利润不高,他们也不敢冒着杀头的风险做这笔买卖。

另外军械以及军士俸禄赏赐,处处都要钱。

也就是说,赚钱也不能落下。

蜂窝煤这个已经被验证过的暴利买卖,自然要重新拾起来。

不过单靠一个蜂窝煤还远远不够。

对此,刘靖早就有想法了。

事实上去岁刚穿越,在崔家当马夫时,他闲着没事就盘算过哪些生意是这个时代没有,且足够暴利的。

可惜,碍于他当时一没人脉,二没实力,最终只能选择蜂窝煤这种相对低调的生意。

那什么声音足够暴利,且旁人不易窃取仿制呢?

当然是提纯盐、糖了。

这年头的盐,九成九都是粗盐。

这种粗盐不是后世那种大颗粒的粗盐,而是提纯角度上的粗盐,只是经过极其简单的提纯,其中绝大多数杂质都没有剔除,吃在嘴里十分苦涩且有一股怪味儿。

贵族和富人用的青盐,也并非是提纯技术有多少,单纯是产地原因,导致盐中的杂质少而已。

比如蜀中富义县产的井盐,以及夏州的矿盐。

这两地所产的盐,因杂质少,所以被贵族和富人们所喜爱。

当然了,价格自然也是极高,并且产量也少。

尤其是如今乱世,夏州被党项人把持,早已与中原断了联系,更别提南方了。

而蜀中王建为抬高青盐价格,严格控制产量,奇货可居,导致中原、南方等地的青盐,几乎价比黄金。

点击下载,本站安卓小说APP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