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MBOOK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章

第245章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2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李齐的眼中闪过一道精光:“我们给他一个日期,却不遵守这个日期。我们不等他,不等任何人!”

“就在他收到信,还在权衡利弊、犹豫不决之时,我军尽起精锐,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悍然出兵!”

“兵法云,兵贵神速。这一击,要快到让钟匡时来不及布防,更要快到让彭玕来不及做出选择!”

李齐转过身,目光灼灼地看着危全讽,将彭玕的为人剖析得淋漓尽致。

“彭玕此人,野心勃勃,行事却又优柔寡断。见小利而忘义,谋大事而惜身。面对钟匡时的虚名拉拢,他会心动!”

“面对主公您合击洪州的重利,他更会贪婪。可贪婪的同时,他更怕血本无归!”

“刺史突然出兵,会将他置于一个极其尴尬的境地。他会想,这是不是刺史在试探他?他会想,若自己出兵,会不会被当成叛军?他会想,如果我按兵不动,刺史胜了会不会怪罪我?”

“在他想明白这一切之前,我们必须打赢!”

李齐的手指重重地戳在洪州南面的“丰城县”上,继续说道:“只要我军能以雷霆之势,一战拿下丰城,斩断袁州与洪州的联系,携大胜之威,再遣使者前往袁州。”

“到那时,我们便不是去求他联盟,而是去‘邀请’他分享胜利!”

“面对一个已经证明了自己实力的强者,和一个岌岌可危的钟匡时,您觉得,彭玕这条见风使舵的老狐狸,会如何选择?”

“他不敢动,也不愿动!他只会乖乖地待在袁州,看着我们一口一口吃掉洪州!”

“一旦彭氏叔侄被我军的雷霆之势所震慑,钟匡时便成了真正的瓮中之鳖,再无翻盘之机!”

危全讽双眼一亮,只觉得心中所有的迷雾都被这一席话吹得烟消云散。

他猛地一拍大腿,抚掌称妙:“好!好一个兵贵神速。好一个让敌人来不及反应。先生此计,深合我心!”

他兴奋地站起身,与谭翔羽等一众将领在地图前反复推演。

最终,他们一致认为此计可行。

关键就在于一个“快”字!

必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拿下丰城县,将战火与胜利的消息同时送到彭玕的案头。

一旦拿下丰城,便等于扼住了袁州北上的咽喉。即便彭氏叔侄有心派兵驰援,也会被阻在丰城之外,进退两难。

而只要彭玕被震慑住,按兵不动,那便可分兵两路,一路继续北上,直取豫章郡;另一路则可挥师东进,将富饶的饶州也一并纳入囊中!

危全讽越说越兴奋,对李齐大加称赞。

随后,他再不迟疑,当场提笔,按照李齐的指点,写了一封情真意切、许以重利的结盟信,命心腹快马加鞭,送去袁州。

而抚州城内外,征兵调粮的鼓点,却在这一刻,悄然加速。

一场旨在颠覆江西格局的闪电战,已然箭在弦上。

……

……

此时,歙州城外。

刘靖为炮兵开辟的专用校场,每日的轰鸣已成为日常。

九尊新铸的“神威大炮”被正式配给炮兵营后,那雷霆般的巨响便再未停歇。

起初,城中百姓被这天崩地裂般的动静吓得不轻,以为是山神震怒。

日子一久,竟也习惯了。

好事者甚至给这准时响起的炮声取了个名号,叫“雷公打鼓”。

鼓声一响,便是刺史麾下的军队在操练。

这鼓声,让歙州郡城的百姓,心头莫名踏实下来。

歙州的百姓享受着安宁,但此地的主人刘靖,却没敢有半分松懈。

二月二,龙抬头。

一场润如酥的春雨,不知何时开始,淅淅沥沥地笼罩了整座郡城。

刺史府,书房内。

刘靖的指节,正有节奏地敲击着一份刚刚送达的密报。

密报来自商院,上面用蝇头小楷详细记录了过去一个月各类物资的采买状况。

生铁、粗盐、牛皮、牛角、硝石……各项物资指标都稳中有升,唯独在一个名字上,画了一个刺眼的红圈。

硫磺。

“刺史。”

站在书案前的商院主事范洪,额上渗着一层细密的汗珠,声音里透着为难:“非是属下办事不力,实在是……这东西如今比金子还精贵。自打西域商道断绝,硫磺一日比一日稀少,纵使有商贾铤而走险,不顾安危远赴西域,运回硫磺,在关中时便会被抢购一空,根本到不了中原,更遑论南方。”

“我们的人化整为零,扮作各色商人去收购,价格已经被抬到了天上去。”

范洪苦着脸继续道:“而且,量稍微大一点,就必然会引起怀疑。上个月,我们在鄂州布下的一个点,就因为一次收购了三十斤硫磺,被当地官府盯上,幸亏撤得快,否则人货两空。”

刘靖的眼神没有离开那份密报,敲击桌面的手指停了下来。

主要硫磺这东西,在这个时代除了被道士拿来炼丹之外,就是入药。

不管是炼丹还是入药,需求量都不大。

本身中原的硫磺产量就少,还没什么市场需求,这就形成了恶性循环。

“火药产量如何?”

刘靖目光落在妙夙身上,声音听不出喜怒。

“位于深山中的火药工坊,上月产出将将一百二十斤。若非刺史您提前命人改进了熬硝法,这个数还得再减一半。”妙夙顿了顿,小心翼翼地说道:“如今库房之中,火药储备共计一千三百斤,堪堪够那十门神威大炮齐射二十轮。”

二十轮。

刘靖的眼角微不可察地抽动了一下。

他寄予厚望的王牌,他准备用来掀翻这个时代棋盘的底气,目前只能支撑二十轮齐射轰击。

这太少了。

“我不管你用什么办法。”

刘靖目光重新落回范洪身上,目光平静却带着不容置喙的压力:“价格再高一倍,也得给我买!人手不够,就从风林二军的预备队里挑机灵的用。”

“另外,传我手令,让新设的‘寻矿队’扩大搜索范围。”

刘靖的声音沉稳下来,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决断。

“告诉那些通晓堪舆之术的大匠,只要能找到硝石矿,重重有赏。”

“是!”

范洪感受到那股沉甸甸的压力,重重点头,如蒙大赦般退了出去。

书房内重归寂静。

刘靖缓缓吐出一口气,揉了揉眉心。

妙夙见了,没来由的有些心疼,不由安慰道:“刺史,正所谓欲速则不达,如今火药产量虽少,可积少成塔。”

“积少成塔……”

他喃喃自语。

是啊,只能积少成塔。

但他也知道,时不待我。

滚滚向前的时代洪流,不会停下来等待任何人。

留给他的时间,不多了。

这股洪流,不仅冲刷着他这样的野心家,也淹没了那些对旧日怀有无限眷恋的人。

他想到了胡三公。

自从朱温篡唐的消息传来,这位前唐老臣,近来情绪便一直不高。

胡三公整日将自己关在公舍,时常独自枯坐,对着窗外一叹就是半天。

刘靖知道,他是在为那个已经死去的王朝伤感。

对此,刘靖并未干涉,只特意批了他三日休沐,让他好生歇歇。

处理完手头的公务,刘靖走出书房,胸中那股因硝石而起的烦闷,让他想透透气。

他信步穿过回廊,向内院走去。

雨丝洗过庭院,满目青翠,空气中带着泥土和青草的芬芳,让刘靖的心情稍稍松快了些。

刚绕过一道月亮门,他便看到了屋檐下的一幕。

崔蓉蓉正抱着他们未满周岁的女儿岁杪,凭栏看雨,神情恬静,时不时低下头看一眼怀中女儿,眼中满是幸福。

刘靖放轻了脚步,撑着伞缓缓走近。

崔蓉蓉抬起头,看到是他,眼中漾起笑意。

刘靖做了个噤声的手势,走到妻女身边,目光落在女儿熟睡的小脸上。

小岁杪的脸蛋肉嘟嘟的,像个刚蒸出来的白玉团子,长长的睫毛如同两把小扇子,随着均匀的呼吸微微颤动。小家伙虽小,可依稀能看出眉眼与刘靖极像。

以刘靖的建模,与崔蓉蓉姿容,生出的孩子长残的几率很低,再不济也是中人之姿,更丑不搭边。

这方面,神武帝比较有发言权。

小家伙嘴巴咂吧了两下,仿佛在做什么美梦。

刘靖的心,瞬间被这景象填满了。

之前因硫磺、火药而起的种种烦躁,在这一刻,都烟消云散。

“给我抱一会儿。”他说着伸出手。

“好不容易才将这磨人精哄睡,夫君切莫将她惊醒了。”崔蓉蓉特意叮嘱了一声,将小家伙递过去。

“放心吧。”

刘靖保证一声,小心翼翼地从崔蓉蓉怀里接过女儿。

小家伙很轻,软软的一团,带着一股好闻的奶香味。

刘靖抱着她,动作熟练又轻柔,生怕惊醒了她。

崔蓉蓉伸手为刘靖理了理微乱的衣襟,柔声道:“又为政务烦心?”

“没什么。”

刘靖摇摇头,并未多言。

他不想把公务带回后院。

低头用脸颊轻轻蹭了蹭女儿的额头,那温热柔软的触感,让他整个人都放松下来。

或许是感受到了父亲的气息,睡梦中的小岁杪忽然皱了皱小鼻子,伸出一只藕节般的小手,一把抓住了刘靖垂下的一缕头发。

她抓得很用力,似乎把那当成了什么好玩的玩具。

“这丫头!”

崔蓉蓉可是知道这小家伙手劲有多大,不由心疼情郎,想上前帮忙。

刘靖却摆了摆手,非但不恼,反而低声笑了起来。

他就这么站着,任由女儿抓着自己的头发,眼神里的宠溺几乎要溢出来。

刘靖随口问道:“小桃儿呢?”

崔蓉蓉无奈又好笑地摇摇头:“又跟着狸奴不知去哪顽了,整日弄的脏兮兮,一天下来,光衣服都得换几身。”

“小孩子嘛,爱玩正常。多安排个人跟在旁边,免得出什么差错。”刘靖却不以为意。

“好。”

崔蓉蓉柔柔地应了一声,看向刘靖的眼神中满是爱意。

这番话,让这方小小的屋檐下,充满了温馨的烟火气。

就在这时,一名亲卫冒着细雨,脚步匆匆地从前院而来。

他不敢靠近内眷,远远地便停下脚步,躬身禀报,声音却因急切而显得有些响亮。

“启禀刺史,余丰年求见!”

这声音打破了宁静。

刘靖怀中的小岁杪被惊动,小眉头立刻蹙了起来,眼看就要醒来大哭。

他连忙轻轻拍着她的背,口中哼着不成调的后世小曲。

那股属于枭雄的冷厉气息,在这一刻荡然无存,只剩下一个笨拙而温柔的父亲。

好一会儿,小家伙才重新安稳睡去。

刘靖将女儿小心翼翼地交还给崔蓉蓉,最后看了一眼她安睡的脸庞。

他直起身,脸上的温柔迅速褪去,取而代之的,是属于歙州刺史的沉稳霸气。

他转身,撑起伞大步向雨中走去。

斜风细雨穿过雨伞的遮挡,打湿了他的肩头,但他毫不在意。

看着他远去的、仿佛能将风雨都一肩扛起的背影,崔蓉蓉抱着女儿,眼神中既有骄傲,也有一丝挥之不去的担忧。

……

书房内,余丰年早已等候多时。

见刘靖进来,他立刻起身行礼:“刘叔。”

“不必多礼。”

刘靖摆了摆手,指了指书桌前的胡凳,开门见山:“何事如此匆忙?”

余丰年脸上还是那副憨厚的表情,坐下后,声音压得极低:“江西传来密报,抚州、信州两地的粮价,自上月起无故暴涨,各地官府都在强征民夫修路,规模极大,似不下十万。”

刘靖的眉头挑了一下。

一个地方,无天灾,无人祸,粮价却突然上涨,官府又大批征召民夫。

答案只有一个。

要打仗了。

三军未动,粮草先行,是这个时代打仗的真理。

“来人!”

刘靖当即下令:“去请青阳先生!”

“喏!”

不多时,青阳散人披着一身雨气,快步踏入书房。

行过礼,刘靖示意余丰年将情报复述一遍。

青阳散人听完,脸上的忧色一闪而过,随即双眼放光,竟是抑制不住的兴奋。

他对着刘靖长长一揖,声音都扬了起来:“恭喜主公,贺喜主公!您入主江西的机会,来了!”

刘靖心中早有定计,只淡然一笑,伸手示意。

“先生坐下说。”

“是。”

青阳散人也不客气,在下首坐定,思绪飞转,侃侃而谈:“去岁杨吴十万大军围攻洪州,虽被朱温吓退,无功而返,却也打残了钟匡时的镇南军主力。如今的洪州,就是个外强中干的空壳子。”

“抚州刺史危全讽,此人野心勃勃,早年便于钟传争雄,绝非善类,断然不会放过这趁火打劫的天赐良机。”

“据我所知,钟匡时眼下虽号称有兵五万,可多是些新招募的新兵,真打起来,绝非危全讽麾下那几万精锐的对手。”

说到这里,青阳散人看向刘靖,继续说道:“去岁刺史信守承诺,出兵袭扰杨吴粮道,已和钟匡时结下善缘。如今危全讽大兵压境,钟匡时走投无路之下,必定会派人向您求援!”

“届时,刺史不仅能名正言顺地向他索要大批粮草军械,作为‘出兵之资’,更能趁此机会,挥师西进。正所谓请神容易送神难,刺史入了饶州,是走是留,就不是他钟匡时能决定了的。”

他猛地站起,大步走到墙边悬挂的舆图前,手指重重戳在饶州之上。

“饶州富庶,仅次于洪州,乃是江西粮仓之一。得了此地,歙州粮草之忧可解,刺史便可大肆扩军。只需厉兵秣马一年半载,便能以此为跳板,北攻可江州,西可取洪州,南可下抚州,霸业可期啊!”

刘靖点点头,也缓步走到舆图前:“先生所言,与我所想八九不离十。”

青阳散人闻言,笑意更浓,好奇地问:“不知刺史有何高见?”

刘靖没说话。

他的手指,顺着青阳散人刚才的落点,缓缓向西,再向南,划了一个圈。

一个将饶州、信州、抚州三块紧邻之地,尽数囊括的圈。

“先生。”

刘靖的声音很平静:“一个小小的饶州,可填不饱我。”

青阳散人脸上的笑容,渐渐凝固了。

他死死盯着刘靖手指圈定的那片广袤土地,只觉得一股凉气从脊椎骨窜上头顶,声音都变了调。

“刺史!这……这万万不可啊!”

他一个箭步冲上前,语速又急又快。

“刺史,您麾下风、林二军虽悍勇,可满打满算,不过七千之众。还要留下两千人镇守昱岭关和翚岭关,能动的兵,只有五千。以五千之兵,出其不意拿下饶州,已是兵行险着!怎敢同时图谋信、抚二州?”

“那危全讽有精兵数万,其族第危仔倡盘踞信州,两家互为犄角,实力雄厚。我们这点人马若是贪功冒进,就是自投罗网,全军覆没之局啊。刺史不必急于求成,您尚未及冠,正值风华正茂之时,有大把的年华挥霍,眼下只需稳扎稳打,步步推进,江西迟早是囊中之物。”

青阳散人语气急切,在他看来,刘靖最大的优势,是其的年岁。

刘靖太年轻了,纵使过了年节,也还未达及冠之年,相比起老刘家的那几位先祖,这方面优势可太大了。

所以,完全不需要召集。

刘靖不答,缓缓念道:“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刺史……”

青阳散人根本没心思细细咀嚼刘靖的这首诗,还欲劝诫,却见刘靖摆摆手,略显神秘的笑道:“先生宽心,我非是急功好利之人,没把握的仗不会打,届时先生自会知晓。”

他的语调轻松,却有一种让青阳散人心悸的力量。

刘靖的心中,一团火焰正在燃烧。

是时候了。

他微微一笑。

是时候给这个时代的丘八们,来一点小小的科技震撼了。

点击下载,本站安卓小说APP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