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岁之前先练基本功,每个月还要泡一次秘制药浴,里面的草药都是大师在这个深山里采的。
小小的人儿从一开始对负重不适应到逐渐可以稳稳扎马步、游戏玩耍,后来都不用人督促,自己就能早起练功。
六岁之后才是开始,之前只能算锻体。
铁鞋先换成了二十斤重的,一般成年人都受不了这个重量,梅蝶刚穿上时也是举步维艰。
柳女士还担心会把孩子脆弱的骨头压坏,带她去医院做了个全面检查,事实证明,奇才就是奇才,真的跟凡人不同。
医生说孩子一切发育正常,甚至比同龄儿童人还要结实。
柳女士琢磨着除了天生外,跟秋芳大师的秘制药浴也脱不了干系。
秋芳大师不是那种完美主义者,但她确实打算将梅蝶培养成六变形战士。
轻功、臂力、腕力、背力、脚力、挣脱、兵器她都要学,能够教成一位天才,她也算不枉此生。
现代轻功其实不难,挖个坑钻从里面往外跳,坑深从到腹部开始,等能熟练蹦出来,就把坑继续挖深到胸、头。
这一步不难达到,难的是不但要穿铁鞋跳,还要逐渐负上沙绑腿、沙背心,直至能轻松跳出至头部的深坑,这轻功才算练成。
如果全身负重百来斤还能轻松自如的话,那么一旦卸下负重,飞檐走壁自然不在话下。
有句话说比你聪明的人比你还要努力,梅蝶即使如此。
秋芳大师说过,梅蝶练功出一分力,可比旁人出十分力,这个旁人也包括秋芳大师自己。
她是孤儿,从婴儿时期被住在山里的老师太收养,学功夫的年纪跟梅蝶差不多。
她从小除了练功也没啥娱乐,就是天天练、机械练,谈不上喜欢与否,只是已成了日常。
而梅蝶不同,秋芳大师看得出来梅蝶对武学的热忱,她勤奋又充满激情。
严酷的训练会令家长躲起来抹眼泪,大师曾想只要梅蝶一开口说放弃,两夫妻会立马打包行李带闺女走,就连那位武侠迷父亲都已经坚持不下去了。
什么样的严酷训练呢?大概是老母亲看了沉默老父亲看了含泪那种。
一般人的俯卧撑是做的越多越好,梅蝶不但要做的多,而且还要背着重物,比如一袋10斤重的大米,慢慢的还要升级为用一根手指做俯卧撑,大米重量也得翻倍。
练背力的时候,她要倒挂在树上,用背击穿身后由薄到厚的木板,嘴里还不能忘了背外语单词。
练臂力的时候,秋芳大师会给她的双臂各绑一个木棍,棍尖直愣愣地朝着她的肋骨,然后去小溪边提两桶水回来浇灌大师精心栽培的花圃。
只要手臂不支垂一下,就会被木棍不客气地戳到,如果桶里的水被洒得少于半桶,就要再重新去打。
练腕力的时候,两位家长就要派上用场了,他们会出数学题,而梅蝶要用一根竹竿在白板写答案。
听起来好似不难,实际上竹竿顶端固定了一个十斤重的涂了墨的铁锤,杆越短越轻松,每长一尺重量几乎会增加10斤,一丈二的竹竿,实际上是120斤重,这个长度自然也是随着年龄增长改变的。
不过梅蝶她宁愿拿更长的杆也不想做数学题。
练脚力的时候,师傅会在一个三米宽的水坑里放一捆浮木,梅蝶要踩着它过去,漂浮的木头没有重力,只要脚稍微用力就会掉进水坑里。
等能轻松过去后,水坑变成池塘、小溪,而一捆浮木,也变成了一根浮木,等她能站在上面吃饭、背古诗,浮木也该撤了。
如果她能靠脚尖沾水过去,那便是功力大成了。
练习头功的时候,她要在装满沙袋的房间,用头至少狠狠撞击六个,撞完要立刻给自己换床单被罩,从一开始的头晕目眩满头包,到可以左右前后连续撞击十来个后一口气把爸爸妈妈师傅师兄被罩都换了。
头功练到如此便够了,毕竟头再硬也挡不了子弹。
练挣脱的时候,脖子、脚腕、手臂上要套上牛筋,在牛筋力可及的地上放两个哑铃,她要举起哑铃做广播体操,哑铃的距离会越来越远,也会越来越重。
师傅说练这个如果被人从身后束缚住了可以轻松挣脱。
至于武器什么的,就不要多说了,反正就是那些个棍子、鞭子、飞刀啥的。
刀啊剑啊的也练过,但毕竟都是管制刀具,法治社会还是不提倡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