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德九年,六月初五。
长安城,秦王府。
书房之内,太子李世民居中而坐。
在他对面坐着四位文士打扮之人。
四人之中,诸葛亮居于最右。
其他三人则是仔细打量着这个素未谋面之人。
要知道秦王府的书房可不是一般之地。
能来到这里的人一定是李世民最为信任之人。
房玄龄、杜如晦、长孙忌三人自不用多说。
三人可以说是李世民的铁杆。
长孙忌更是李世民的大舅哥。
他们现在很疑惑,能与他们坐在一起之人,到底是什么身份。
但是现在李世民似乎并没有要告知他们的意思。
“殿下,臣觉得现在登基,有些为时过早。”
房玄龄开口说道。
“我倒是不这么觉得。”
长孙忌开口说道。
“现在不论是皇宫,还是京城内外,就被太子殿下把持,正是殿下登基的好时候。”
显然,长孙忌是想让李世民尽快登基的。
毕竟自己的亲妹妹长孙垢嫁给了李世民。
到时候李世民一登基,自己的妹妹就是母仪天下的皇后娘娘,自己的大外甥便是大唐的太子殿下。
而自己,就是国舅。
况且自己一直是李世民的死党,到时候李世民论功行赏,能少的了自己这个大舅哥吗?
于公于私,长孙忌都希望李世民登基。
“长孙忌!”
“玄武门之事昨日才发生,你是想让殿下背负千古骂名吗?”
房玄龄大声的喝道。
“千古骂名?”
“史书向来是有胜利者书写的,况且玄武门之事已经发生。”
“虱子多了不怕痒,不如索性一不做二不休。”
长孙忌针锋相对的说道。
看着眼前吵起来的房玄龄与长孙忌,李世民一时间也不知道该听谁的。
“如晦,你觉得呢?”
李世民看向杜如晦说道。
杜如晦闻言顿时苦笑。
世人皆说房谋杜断,但这件事,他又怎敢决断。
皇位交替,这可是比天还大的事。
若是一个不慎,杜家就毁在自己手里了。
“殿下,臣觉得他们二位说的都有道理。”
杜如晦现在也是打起了太极。
李世民闻言一阵头大。
“先生以为当如何?”
李世民看向诸葛亮问道。
这时,其他三人也是将目光尽皆放在诸葛亮身上。
他们也想知道,这位能与他们坐在一起之人有何高见。
“亮以为陛下应早登基。”
诸葛亮缓缓说道。
“哼!”
“我还以为先生有什么高见呢?”
房玄龄不屑的说道。
诸葛亮闻言也不着急,将视线转向房玄龄。
“这位先生怎么称呼?”
“在下房玄龄。”
“房君,你觉得太子殿下能力如何?”
房玄龄闻言看向李世民。
“我主英勇神武,文治武功,天下罕见。”
诸葛亮闻言笑了笑,继续说道:“比之当今陛下如何?”
房玄龄闻言一时不知如何来回答。
这是一道送命题啊,不管怎么说好像都不对。
诸葛亮见房玄龄不答,缓缓开口说道。
“其实房君心中已经有了答案了,是吗?”
“房君所虑,不过是后世骂名而已。”
“但是以太子殿下的英武,亮相信殿下以后的功绩足以掩盖这些瑕疵。”
房玄龄闻言说道:“但这些污点是洗不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