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把妻子搂在怀里,说:“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我怎么会把你给甩了呢?”
“回来了,跟着小敏好好干吧,全村人都在期盼呢。”
王小敏把班子一配齐,便着手实施自己的第一个计划,岭背村一直以来都是一条羊肠小道连接外界的交通,由于山路崎岖,很多东西运不出去。这极大地制约着农村的发展前景。王小敏决定发动村支两委干部积极筹措资金,“要想富,先修路。”乡党委、政府派人现场办公。村民们喜上眉梢,只要路通了,人们再也不会用肩挑背驮跑七八里山路了。一个多月后,岭背村在王小敏的带领下,一条亮丽的水泥路终于竣工通车了。岭背村人开始沸腾了,村民的脸色也开始阴天转晴。
王小敏决定实施自己的第二步计划:拦河引水。在支委村委会上,讨论非常热烈。有人主张马上动工,有人顾虑步子太快,力不从心。村委副主任发言说:“王支书,你对岭背村的厚爱,我很感动,你为岭背村人解决了用电问题,已是我们岭背人终身感恩不尽的大德了,但要办其他事情,确实是难于上青天。”
“我村缺欠天时、地利、人和,拦河引水说不定又会闹纠纷械斗,到那时我们进退两难。”
“王支书,我劝你还是尽早回河沿,免得到时骑虎难下。”
“算我瞎了眼!把你们这群废物当作将才,现在正是大显身手的时候,你们一个个却怂了。”王小敏拍案而起,他气红了眼。
沉默。会议已成僵局。原岭背村支书,现任村主任王大明,猛然站起身:“小敏支书的主张我赞成,全村人现正在看着我们,我们绝不能退缩,我不相信,岭背村就永远没有出头之日。”
“对,开弓没有回头箭,我们就是要有钻牛角尖的本事!”村文书张志海也起身树立雄心,村支两委三大柱头立起来了,其他干部也一个个动了感情:“干,齐心协力,不把岭背村变个大样绝不收兵!”会议重新热烈起来,拦河引水工程计划定好了,治穷致富的总体规划出来了。
引进外资,人才、技术发展乡村企业的方案拿出来了。两委干部重新做了具体分工,为了筹措资金,王小敏上下奔波,找领导、求朋友、陪笑脸,调动了自己的所有能耐。终于,功夫不负苦心人,他从亲朋好友中筹措了五万多元,县农业委员会为岭背立项下拨农业开发资金二十万元,小敏喜不胜收。然而,还差五万多元没有着落。
日头早已落山,小敏摸黑回到了南岸村,妻子正在灯下设计服装,儿子正做功课,小敏不分青红皂白便把妻子拉进了卧室,香妹不明真相,一脸羞红,娇嗔道:“我人老珠黄,今夜你怎么想起我来了呢?”
小敏见妻子误会了自己,便将就:“哪有不想的事?要知道,夫人你可是上过画报的美人。”他把香妹揽入了怀抱,然而,敏感的妻子却已察觉丈夫是牵强附会,她推开了丈夫,说:“去你的,我看你醉翁之意不在酒,肯定有事要求我。”
小敏也不相瞒:“你呀,我想把家里的五万元借给岭背村解困。”
“你就想着岭背,几个月不回家,你要借钱,去跟爹说。”香妹带着娇媚的怨气。
“爹不会反对,你是家里的财权部长。”
香妹打开柜锁,把存折交给小敏:“拿去,家里可没有分文了。”小敏感激地给妻子一个响亮的吻,转身欲走,却被妻子拉住:“哪里去?”
“我想回岭背去。”小敏抱歉地说。香妹当即多云转阴,“你不是想我了吗?就这样想法?那好,你走!”妻子眼里流下来串串的泪珠。小敏顾不上妻子落泪挽留,为了岭背,连夜又返回去了。
万事俱备,拦河引水工程就要开工。不料,南岸村部分干部群众却坚决反对。在这节骨眼上,而南岸村新任党支部书记李照明却到外省市参观考察去了。在家的干部意见分歧,有人议论:麻地河自古以来就顺流直下,为什么要为岭背村拐个弯?河床节外生枝,龙王爷要惩罚我们的。
有人骂王小敏挖河沿的墙脚,毁河沿的龙脉,而工作最为难的是,引水工程直接牵涉到南岸村几户人家的责任田,他们骂王小敏是河沿的败家子。
王小敏刀口架在心上,也只能一个“忍”字。他迫切希望的是,新任支部书记李照明能火速赶回南岸村。而南岸村干部群众也迫切希望李照明赶回村里,阻止岭背村拦河引水。
夜深沉,人困惑,难入睡。王小敏接通了李照明的手机,李照明当即回复了王小敏。并告诉他三天之内赶回南岸村。
此前,县、乡领导曾多次召集河沿、岭背两村干部协商,希望能相互理解,达成共识,妥善解决,至于拦河引水毁坏的农田旱土,则由岭背村按国家征地付给相应的补偿费,但两村干部各存己见,协议始终没有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