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是团体赛,也是每年竞赛的重点项目。
不同于只考核数学能力的单人赛,团体赛还增加了,对同学们心理素质的考核。
赛制特殊。
每个学校最多能组两支队伍,每队六人,他们将共同完成,随机抽取到的数学题目。
说是团体赛,却又不让队员聚在一起答题。
题目确定后,队内仅有5分钟讨论时间。计时结束,挨个上去进行板书推导演示,该队员法继续或者分配部分完成时,则由下一个上去接着写。
如此这般,直到六人全部轮流一遍才算结束。
当然,每队时间限制30分钟,超过,就算没答完也必须停止。
考核时,十位评委根据准确率,严谨性,思路新颖度,以及队内每人回答占比情况,分别打分,去掉最高和最低,取平均值。
如果,队里某人单独推导量超过50%,或者有一个以上的成员未能轮到答题机会,视为违规,成绩将被取消。
这意味着每个队友都有同等责任,谁也别想太依赖谁。
更变态的是,队伍抽到的可能是个伪命题。
心理素质不佳的话,六人从开始,就会陷入自我怀疑,每年总有神情恍惚,犹豫不决的学生。
因此,究竟把所有种子选手聚在一处,还是组两个队分担压力,对各校来说,也是难题。
今年江城大学选拔了两个队伍。
一个是陆子竞他们的老将队,目标要冲击奖项,另一个新生组成的队伍,纯粹就是去提前感受一下。
陆子竞他们抽到的是概率统计方面的题目。
题目不难,难的是它正是解的那类。
而且推演过程设有两个陷阱,不小心掉进去,钻了牛角尖,即使知道是个伪命题,最后也会推导出正确答案。
避开陷阱才是关键!
两个坑依照推导进程来算,出现的距离隔得很远,若均分答题比例,至少轮流完三个队员。
陆子竞一眼看出,但就算提前告知几人,也没多大意义。
这是根据已知条件推演下去,必然会遇到的路口,特意绕开,挖出新坑的风险更大。
出题人是有名的数学家,一群老江湖。
他们摆明了就想看,年轻学子在几人曾摔过的地方,重新摔一跤。
队里简单商量了一下,陆子竞被排在第五个出场。
目的是让他,对前面四人不合理的地方,进行自圆其说,给最后的队友留下准确结尾的信息。
修改部分同样被记录为答题占比,陆子竞只能随机应变。
林涵今天照旧满课。
男朋友炫耀天赋的时候,她竟然看不到。
她想逃掉两节课过去。
陆子竞对她说:“涵涵,安心学习,比赛比你之前听的课聊得多,你看不懂。”
林涵被重创,为什么看不起她,她高考也有140分啊!
“你乖,”陆子竞揉揉她的头发,“我也不想去,每次明知死路一条,还要跟着一起去死,这违背了人类求生本能。”
林涵笑得肚子疼,把陆子竞的话原样转述给贝汐,贝汐起哄一定要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