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天,林涵忧心忡忡地醒来。
看时间六点还不到,她躺在床上翻来覆去,手指按了按胃,叹了口气,又伸手摸摸额头。
七点二十,闹钟第三次响起。
她不得不爬下床。
临出门经过洗漱台,林涵握着双拳举在前胸,看着镜子里的自己,重重点了下头。
校门外,昨天的五人小队集结成功。
今天要去的是一个老小区,离学校只有三公里不到。
大家决定骑共享单车过去。
乡镇没有铺设这种设施,林涵来了江城也一直待在学校。
她看身边同学打开某APP,扫了扫车把中间的二维码,跟着有样学样。
“咔嚓,欢迎使用共享单车,用车结束请停靠指定区域......”
她眨了下眼,声地咧开嘴。
林涵的小学和初中是在乡镇的学校上的,她每天骑着自行车往返。
路上不知哪户人家的狗,一见她就追着狂吠,她弓着腰踏板踩得飞快,惊险又刺激。
没想到上了大学也能有机会骑自行车。
江城是个历史文化名城,路旁有不少老式的平房。
灰色外墙像是电视剧里民国时期出现的那样,有个大爷推着辆二八大杠自行车从其中一扇门里出来,抬起腿利落翻上车。
林涵觉得很新奇。
她看着这里和宁城完全不同的生活风貌,心想自己也算浅浅游了一把江城。
老小区没什么正经警卫亭。
她们从附近邮局借了折叠桌,随意找了个位子摆下。
没几分钟,人群聚拢了好几波。
“这是什么?”
有人侧身探头看着放在桌上的宣传册。
“阿姨,这是给山区孩子在捐书包。”
队友熟络地接过话。边说边翻开册子,指着扶贫基金会的g:“全国有很多大学都在参与。”
“你们是哪个大学?”
“我们是江城大学的。”
“江城大学的学生啊,那你们成绩很好!”
一个大爷对着他们举起大拇指。
林涵不知怎么想到高中周末放假,她去买糖炒栗子,老板称完重递给她,看了眼她的校服,又笑着多加了一小铲。
大爷比完赞,又问:“你老家是哪儿的?”
五人大大方方回答,满足了大爷的八卦兴致。
他们中有两个是江城本地的,其余,一个来自石家庄,一个来自青岛,只有林涵是南方人。
大爷听有人提到宁城,两只深陷的眼睛瞬间眸光发亮,满脸的皱纹舒展开。
“我17岁的时候参加军区卫校培训,做了卫生员,就跟着部队走南闯北......”
大爷深深叹了口气,眼中泛起水光,目露怀念。
“......刚到宁城的时候,我们一闻海鱼海虾,腥得完全受不了,每天啃着几个灰面馒头。”
“但更大的挑战还在后面!”
大爷停顿了一下,双眼微眯。
“我们随着军舰护航出海,我是江城人,哪里坐过船啊,整整晕了一个多月,每天都吐,军舰上又只有海鲜,吐得没力气只能硬吃。”
“那个时候部队都唱军歌,‘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