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梅“把东西放到屋里,躺床上休息一会儿。”
许晴“好的娘”她真的好想吹空调呀,好热。休息了一会儿。
一家人吃过晚饭,天就黑了。这一天过得真快。
清晨醒来吃过早饭,许晴就拿了两个背篓,一个背篓里面放着几十斤的干蘑菇。一个背篓里放着全都是新鲜的蘑菇,把木耳,香菇都放在上面。这些新鲜的蘑菇昨天被她移到了空间里。很新鲜就像刚采下来的一样。猴头菇就不放在里面,营养价值那么高,留在家里和家人一起吃。
刘梅也在屋里把鸡蛋数着放进篮子里。今天主要是去镇子上买些家里要用的东西。
准备好东西,母女俩一人背着一个背篓。去村口大树下。那里有牛车。赶牛车的是村子里的赵大叔。他每一天都把自家的牛车赶出来挣点路费,这也是一笔收益。
母女俩到的时候,车子上已经有两几个婶子了。看到她们就热情的跟她娘说话,和她们打了招呼,把背篓放下许晴就找了一块地方坐下。几个婶子都是带着很多家东西去镇子上卖的。
坐牛车一个人三文钱,母女俩就是六文钱。这个时代一个成年男子,到码头给人搬麻袋也一天才四十文。所以一般不是家里面缺东西,农家人是不会到镇子上去的。
坐了好长时间的牛车,许晴快要颠簸散架了。怎么还不到呀,看一眼时间。竟然走了两个小时。
刘梅看到许晴这样,“小晴累了吧,一会儿就到啦,喝一点水吧”天气那么热,流了好多的汗。人就会缺水。
许琴接过刘梅递过来的水,喝了一口。就看到了前方的城墙。终于是要到了。
越靠近城墙就有更多的人。这里果然是人员聚集的地方。赵大叔把牛车停在城中的一棵大树下,刘梅给了钱,问了回去的时间。
赵大叔就说回去的时候也想坐牛车的。申时到这棵大树下集合。到了时间他就会走了。
这个镇叫白云镇,白云镇周围有二十几个村庄,人是挺多的,人口一多过往的商贩就多。所以白云镇上很热闹。
母女走在街道上,两边店家都开着门,里面有好多买东西的人。有绸缎庄,杂货铺,医馆,糕点铺,酒楼等好多的铺子。街上有卖糖葫芦的,糖葫芦真是贯穿古今。什么时候都有。
刘梅跟许晴讨论着是先去酒楼还是到东街。东街是许多老百姓卖东西的集市。有好多的小商贩在道路两边摆着摊。
许晴想先去酒楼把东西卖掉,不然背着这个好重呀,都没有心情逛街。卖掉了还能有钱,不会像现在这样看到东西想买,囊中羞涩。兜比脸都干净。
许晴“娘,我们先去迎客楼吧。我听说他们是收山货的,先去那看一看”
两个人说好了,又找人问了一下迎客楼在什么地方。就先去卖东西。迎客楼也不远。走了几分钟就到。
到了酒楼门前,母女俩互相对视了一下,理了理身上的衣服。就进了酒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