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开始香姑虽然不情愿,觉得会引起嫌疑,但宋先生说:“老太太既然想让你们过来,你们就过来吧。说实话,我早就有这点私心,你搬过来就有人白黑和老太太在一起,我也放心你对她的照顾。我早就想和妻子修复一下关系,但因为照顾老太太,晚上都经常在这里睡,根本没有机会和妻子说点知心话。”
就这样,香姑才搬过来。其实搬过来对香姑百利而无一害,最起码照顾虎子不用两边跑,统一时间做饭出锅,有了充裕的时间。香姑过去要在两个家之间奔跑,能和老太太住在一起,当然就没有这个顾虑。香姑需要的就是给虎子换一个离家近的学校,而宋先生正好在学校里,这方面的资源宋先生不缺,所以转学这个难题更是迎刃而解。
家里有了孩子,也就多了欢乐。老太太好像也不缺钱,尽管她已经七老八十了,但常常就像变戏法,在虎子上学的时候掏出零钱给他。香姑不同意,怕惯坏了孩子,老太太太说:“没有的事!你看我的孩子,从小我就对儿子溺爱,但却没有把孩子惯坏,反而知道感恩;人之初,性本善,儿子知道知恩图报,到现在我不就是靠他养老吗?”
宋先生是个什么样的人,香姑知道的一清二楚,但自己的儿子还是个孩童,为什么要去冒险娇惯呢?老人传留下的一句话,叫做“娇儿生分子”,意思就是对孩子过于娇惯,就如把自己和孩子之间制造隔阂,不知道感恩,结果适得其反。宋先生的出现,只不过是一部分的存在,而不是人类社会的主流。但不管怎么说,老太太也是一番好意,香姑只能对虎子说,一定要懂得知恩图报,受人点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
两年后的一天,秋风乍起,老太太突然对香姑说:“你给儿子打电话,说我有特别的事情让他回来。”其实不用老太太打电话,宋先生也会按时来看她。这时候宋先生应该在上班,提前让儿子下班不太好吧?香姑犹豫,说:“宋先生快要下班了,能不能再等一等?”老太就问:“真的快下班了?唉,我真的老糊涂了,趁现在还明白,我一定要把这件事办好,不然忘记了就到死不得安生。”
一直到宋先生下班回来,老太太不停地在嘟念,似乎真的怕忘记了,唯恐耽误了莫大的大事。不过香姑也察觉出来了,老太太真的记忆力变差了,一件事刚说过就又再说一遍,说她不是刚刚说过吗?她才问:“我刚才说过了?我怎么不记得了?”香姑不好直说老太太不要再说了,她会记住的,等宋先生回来一定会告诉他。可惜老太太太固执,自己说了也是白说,所以就干脆不去劝了。
宋先生回来的时候,香姑正好做好了饭,等宋先生入座。老太太一直等着,不似原来想什么时候吃就什么时候吃,和宋先生一起吃饭的次数并不是很多。宋先生看见老太太坐在桌子旁却不动筷子,觉得奇怪,就对老太太说:“母亲,你怎么不吃呢?不用等我。”老太太却说道:“不能说话!要是忘了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