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段历史完全被一部所代言,我们读到的便不再是作品叙述的时代——三国,而是叙述作品的时代——元末明初。”
——《列族的纷争——三国豪门世家的政治博弈
这本书中提到:
《三国演义中人物的行事作风透露着江湖豪侠的影子,“结义”“单挑”“大战三百回合”,都是江湖人士的行事作风,而不符合真实的历史环境,更不符合正规作战的形式逻辑。
《三国演义是披着三国历史外衣的一本《水浒,其本质类似于武侠。
《三国演义所展现的时代风气是“元末明初”,而不是“三国”。
过于看重个人对于历史的作用,而忽略时代本身千丝万缕的联系。
个人英雄主义不可能完全正确,每一个英雄都被困在时代的泥潭中,戴着枷锁跳舞。
要拨开一千八百年的迷雾看清三国,我们需要回到汉末乱世的原点:世族门阀。
我的三国史观,是时代环境、地域政治集团与个人意志的结合体。
那就,带上枷锁起舞吧。
——
百年世家,庐江周氏,二世三公。
一百年前,周瑜高祖父周荣抗击外戚窦氏有功,在汉章帝、汉和帝时期连任两届尚书令、颍川太守,与汝南袁氏结百年世交,经营颍川世族集团,后来袁绍手下人才多来自颍川。
从一百年前就注定了“汝颍联盟”的成立。
百年世家,举荐之恩,庐江周氏被捆绑上了汝南袁氏的战船。
周瑜曾祖父周兴为尚书郎,与张衡(数星星、地动仪那个)一同研究天文、改革变法,提出《九道法。
周瑜从祖父周景初为尚书令,后又当司空、太尉(三公),后拥立汉灵帝。
袁绍二伯袁成曾与周瑜从祖父周景同在大将军府任职。
后周景任豫州刺史。(袁绍、曹操家都是豫州)
再后来周景任河内郡刺史。(司马懿家)
周瑜大伯为甘陵相,
周瑜二伯初为大司农,后任太尉(三公)录尚书事。
周瑜堂兄周晖初为洛阳令,后来不想当官了,跑路了。
周瑜父亲为洛阳令。
看不懂世家大族之间的纠葛,就不可能看懂三国。
周瑜是百年世家、二世三公的庐江周氏出身没。
但是!
从周景那一辈开始,兴盛的就是周景这一支血脉,而不是周瑜这一支。
周瑜所处的血脉是分家,不是宗家。
换而言之,周瑜是旁支,不是嫡系。
嫡系是堂哥周晖这一脉。
包括后来庐江周氏的族长周尚,也和周瑜不是一脉。
听起来周瑜出生很高贵,但他不是宗家!不是少主!更不是家主!
如果周瑜父亲周异嘎了,那在这个家里周瑜就什么都不是!
我们要说的是周晖。
那周晖何许人也?
周晖好宾客,雄江淮杰,出入从车常百余乘。
就是这么奢侈,就是这么霸气。
是爱开着一百辆豪车到处溜达的小哥哥一枚啊~
董卓入京后,洛阳变故,周晖担心自己父亲在洛阳的安危,便前来接父亲回庐江。
此举惹怒了董卓。
董卓派人截杀了周晖,然后把矛头对准了整个庐江周氏在洛阳的势力。
屠族,开始了。
——
第一场雪降临洛阳城,使白骨染霜,尸体寒凉,徒添悲寂。
洛阳令周异一时暇顾及路有冻死骨,因为现在周府中,正挂满白绸,大摆灵幡,宾客往来吊唁。
“周大人,节哀顺变啊!”
“多谢长史大人宽慰...”
周瑜身着素白孝衣,正坐于厅旁,持一七弦琴而抚,宛若绝尘的谪仙。
所奏正是那闻者伤心、见者落泪的《招魂曲:
“寂寂孤月兮,孤灯照残红;
金缕衣尽兮,凭栏玉楼风;
迷离鬼雾兮,漏残三更钟;
招魂引灵兮,往来皆是梦;
往日繁华兮,百年都成空。”
曲调之悲戚凄凉,悠远绵长、余音绕梁,若有亡故亲友者,皆不由自主思念亡人,潸然泪下。
原本只是假意吊唁,实为攀附的部分宾客,闻此曲,竟是心中添了几分悲戚,有了两分真情。
漱玉看向旁边的罗贯中。
这个一米八的壮汉现在哭得稀里哗啦的,嘴里还喃喃唤着。
大约是想起他的母亲和弟弟了吧?
【跪得腿都麻了。】漱玉心中连连叹气:【怎么大家都那么伤心,搞得我好像很薄情寡义一样啊...】
【理解不了啊...不过瑜瑜那么伤心,看得我好心疼啊...】
漱玉思绪已经飘出老远了:【要是我爸妈死了,我可能会去他们坟头蹦迪吧?】
周瑜手指一颤,心中一万头神兽狂奔而过。
真是孝出强大啊!
“大人。”一名侍从来到周异身旁,附耳低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