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侯靖被王楷的举动吓的不轻,随后一把抱住他:“小楷不怕,姐姐在这。”
王楷疼得浑身发抖。
路过的高顺看到夏侯靖和王楷便上前问了问情况:“夏侯小姐,这位公子是怎么了?”
“高公公,这是我父亲的义子,刚才他在席间不知道怎么了突然头疼,我便带着他出来,没想到现在越来越严重了。”
高顺一听这么严重,于是立刻吩咐其他公公把王楷带去太医院。
夏侯靖本想一同前往,但碍于没有和司马昭打过招呼,所以不能私自外出,最后只能和高顺一同回到会客厅……
回到会客厅的夏侯靖正好赶上李清瑶在作诗:“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太后听到李清瑶的诗后不禁落泪,因为她又想起南桥寺的故人……
司马昭见到自己母亲流泪,连忙询问道:“母后这是怎么了?是不是不喜欢这首诗?”
太后摆摆手:“这首诗很不,哀家只是想起一个故人,这才忍不住落了泪。”
“母后不必太过担忧故人,想必故人也盼望着您能过的更好。”
“没,今天这大好日子不该弄得这么伤感。”
司马昭见太后没有再难过,这才开口询问李清瑶:“不愧是李侯爷的女儿,这首诗很不,太后和朕都很喜欢。不过这首诗有些愁思在其中,难不成你有牵挂着的人?”
“回陛下,臣女从小便没了母亲,因此每到这月圆之夜便会思念母亲,所以才会写出这带有愁思的诗。”
司马昭听到李清瑶提起林婉君,脑海中立即浮现出一个笑容灿烂的女子,那女子正是当年曾救过他的林婉君。
片刻后,司马昭开口说道:“传朕旨意,封李清瑶为嘉成县主,封地为三川郡的嘉成县。”
李清瑶被司马昭这一举动弄的摸不着头脑,但最终还是跪下谢恩:“臣女李清瑶,谢陛下恩典。”
席下众人纷纷对着李景明道贺,只有公孙颖知道为何司马昭会突然封李清瑶为县主。
想当年司马昭还只是孩童时,并不受皇帝看重,因此宫里的老嬷嬷经常克扣他的饮食,甚至会在心情不好时动手打骂他。
林婉君当时陪着父亲进宫赴宴,恰好遇上老嬷嬷殴打司马昭,因此当场救下他。
从那以后,皇帝便把司马昭接回生母身边抚养,这才成就了后来的司马昭。
虽然当时的他年纪不大,但他始终记得林婉君笑着对他说:“没事了,我把他们赶走了,以后再也没有人会欺负你了。”
回过神来的皇帝紧接着又让其他人继续表演……
轮到夏侯靖表演时,关芷妍故意挑事:“听说夏侯小姐和李小姐关系很好,不如夏侯小姐表演点其他的给太后助助兴。”
公孙颖察觉到关芷妍的小心机,但却没有点破:“夏侯小姐若是真如关小姐所说的那样,不如也来作诗一首?”
夏侯靖原本打算表演舞剑,一开始她还有些紧张,生怕自己出,但没想到关芷妍故意找茬倒是帮了她一把……
“那臣女就为太后作一首祝寿诗吧!”
“慈母八十感慨多,同堂四代乐呵呵。红烛尽显私爱,晚辈齐吟祝寿歌。婿敬媳贤儿女孝,连襟妯娌也谐和。相夫教子传佳话,积善成德树楷模。”
太后原本就喜欢夏侯靖,她也没想到夏侯靖会给她带来这么大的惊喜,因此当场赏给她一块玉牌。
司马昭见到太后拿出玉牌:“母后,您这是?”
“这孩子哀家第一次见的时候便心生喜欢,如今我把这玉牌给她,也算是感谢她当初帮我传达故人的消息。”
“可是母后,这是您最重要的东西,就连我都没碰过。”
“你难不成还要和一个孩子争风吃醋?你这孩子如今都成皇帝了怎么还是这般毛毛躁躁的。”
司马昭被太后教训一顿后安分不少。
太后亲自下去把玉牌递给夏侯靖:“孩子,这块玉牌我送给你,日后你若有什么需要的,只管拿着这玉牌来找哀家,哀家一定会帮你的,还请你保管好这块玉牌。”
夏侯靖跪着双手接下玉牌:“谢太后恩典,臣女一定会誓死保护好您给臣女的玉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