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
这堂课呢,我们开始从伤寒论第35条辨。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汗,恶风,葛根汤。葛根汤呢,这个剂量在后面,我们呆会儿再跟诸位讨论,简单讲,葛根汤的观念是,想法…我们对葛根汤的想法是什么,观念是什么?
在临床上用的时候,最常见的就是小孩子,这个小孩子皮不是小孩子,哪个小孩子不皮啊,一定蹦蹦跳跳,对不对,你那个小孩子坐在那里安安静静的,他生病了。这小孩子有问题。
这小孩子很皮,跳啊,每天冬天的时候,尤其在外面对不对,到处跑来跑去,流汗,他留了汗以后得到了感冒,流了汗,外面很冷啊,得到感冒,所以是,流失的,本身表开了以后流了汗,才得到的感冒,这个绝大多数都是属于葛根汤证,葛根汤证。所以冬伤于寒嘛。
那平常,我们没有像小孩子那么皮啊,对不对,我们已经过了那个皮的时候,那在冬天的时候在外面慢走,脖子盖得很好,那个,那个领巾打好,打好,那不容易伤于寒,对不对。
还有呢,时疫,就是一些…为什么叫做疫,疫病,这个疫呢,实际上就是来自这个役。这个,这个很多做苦役的人呐,那他没有办法啊,他冬天必须要去赚钱,用劳力赚取他的金钱,那这个时候他在付出劳力的同时呢,他身上会流汗,流了汗以后,外面是冷的,他又受冷,哎,于是得到伤寒,伤寒。
那伤寒了以后呢,到夏天以后发出来,对不起,到夏至以前,发出来的时候,就是所谓温病,温病,那葛根汤呢,是温病的最好的处方,那为…为什么是这样子?
葛根汤的来源呢,诸位看这边,桂枝,芍药,二两,二两,两个是等,你不要真的开二两你开三钱就可以,到时候我再讲剂量。
葛根汤
葛根四两,麻黄三两,桂枝二两去皮,芍药二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劈右七味,咬咀,以水一斗,先煮麻黄、葛根,减二升,去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饮如桂枝汤法将息及禁忌。
你先去看,桂枝和芍药是等量的。量是相同的,然后配上,炙甘草,生姜,红枣,这个就是桂枝汤。第一个处方,所以,葛根汤是来自桂枝汤,那,恶风,你看葛根汤的症状呢,恶风。所以,风吹到很难过,就代表你已经要吃葛根汤了。
奇怪,这个风吹到很怪怪的,你还不晓得,你还没有这个警觉性。我们履霜坚冰至嘛,易经的坤卦,那你如果说一开始感觉到有风,有点恶风的时候,现在就开始吃,那个病还在表,就已经治好了。那根本,才碰到你,就已经好了。这就是最高明的医生。
那为什么要去加麻黄呢?因为病人汗,没有汗。所以会有麻黄。那为什么要加葛根呢?项背强几几。因为项背的地方是我们人身上最高的膀胱经的最顶的地方。所以要利用葛根把麻黄桂枝这些力量达到项背的地方,把这个地方的寒排出来。
所以葛根汤吃了以后呢,应该是后面这个整个项背这边流汗,小孩…汗一流出来,好了。所以这里有它的道理在里面。那我们有一种病,称为刚痉,以后在介绍金匮的时候,一开始就讲这个东西。就是我们所谓现在看到的脑膜炎。
脑膜炎的时候,刚痉强起来,人整个角弓反张,人整个翻过去,就是形状变成形状往后仰的,拉得很紧,也是葛根汤,张仲景也是用葛根汤。葛根汤一下去以后,这个太阳经本来绷得很紧的,一下,汗一解,得汗则解,一解,解掉以后,刚痉的现象就去掉了。
所以,我们用到脑膜炎,我们会有两种,一种是柔痉,一种是刚痉。那葛根汤呢,是用在刚痉上面。柔痉很简单,后面会介绍,就是这个把桂枝汤加栝蒌根就好了,这是柔痉。现在我们不,不多讲那边,现在再回头讲葛根汤。
还有呢,这个葛根汤,诸位啊,要了解我们的桂枝汤原来的源头,我们有生姜,甘草,红枣,这几个,这…生姜,红枣,这个甘草,这些药,在张仲景来说的话,都是补阴的药。那补什么阴呢?就是肠胃里面的阴,津液嘛,所以,津液不够,我们常常会用甘草,生姜啊,红枣,煮菜啊,放点生姜,为什么?除了去腥以外,对肠胃也很好。
中国的菜很有意思,很有道理。那红枣呢,也是增润津液的,随时,我们,那个,中医治病呢,不管是治什么病,随时在,同时在治病的同时,一定要顾他的肠胃。所以这些药都是常常会遇到的,遇到的。那既然是肠胃的话,为什么张仲景这样的处方,因为你桂枝,白芍,麻黄,这些药,一下去以后,会发汗,人会发汗,那这个汗的源头从哪里来?从肠胃来。
那你如果没有加这个,生姜,红枣,那个甘草的话,肠胃的津液没了,因为汗流掉了,肠胃(津液)没了,结果吃了药以后变成便秘,那你又要去吃别的药,对不对,所以,预防他便秘,我们会有这…还有甘草就是我上次讲的,解毒。
怕肠子里面呢,我们在治病的同时,怕肠子里面还有食物坏死掉在里面,用甘草去把它分解掉。所以一个处方,你看起来几味药,他考虑的很筹密,非常的筹密。
所以为什么我们叫做经方,经方。这个经方呢,除了我们有叫做经典之方以外,就是它的组成呢,是绝对处方。绝对处方。你不要去改变它了。绝对处方。那在这个绝对处方之…这顾虑好了,在这个做基础之上,比如说有个人出现了,老师他这个项背强几几,汗,恶风,同时呢,便秘一个礼拜,那你在葛根汤的基本方子上,你可以加一些去大便的药。加一些大黄啊,把大便,表里双解,也可以。但是基本方不能变。这是绝对处方。
所以我常常形容,处方的内容是绝对处方,还有呢,比例是黄金比例。不能动,不能改,啊,这个比例不要改。所以说过去很多研究经方的,都在想说,我那个比例很重要啊。那个几钱,几钱,那个,那个过去汉朝的几两,大家不要去计较这个。
因为今天就算你把这个确定出来以后,大人和小孩子的量还是不一样。是不是,大人和小孩子的量,不一样。中药过去很难,很讨厌,为什么?因为有的是它用容积来算的,啊,比如说棉花,你看容积多大,还有的按照重量算的,你看重量一小块铁就那么重,对不对,所以很难去确准它。
所以说,你要看到它的比例最重要。对不对,那你如果是不要看两的时候,四,三,二,二,好,这个时候一看,比如说这个,我一看到他,哎,他体格稍微大点,他体格稍微小点,对不对,你呢就是四,三,二,二,他呢,就三,一点五……稍微减一点点,各种都要减一点点,这就可以了。或者是同样的比例你不要变,那你煮好三碗,对不对,那你喝一碗,他喝…也是同样的剂量,他喝半碗。或者喝四分之三碗。这样加减都可以,对不对。
那如果一家三口人,全部得了葛根汤(证),一般不会了,葛根汤是因为正气嘛。除非你是大青龙会,因为是疫病。疫病要会传染的嘛,大青龙,爸爸,妈妈,小孩子统统得到,小baby也得到,对不对。那你开始吃的时候,一碗汤煮完,爸爸,妈妈,然后小孩子,到了小baby,一小口,吃下去就好了,对不对,因为,你是剂量不一样,但是你的比例按照处方的内容是一样的,一样的有效。了解我的意思吧。
所以,我们在讲麻黄汤,桂枝汤,葛根汤,这种冬伤于寒,春必病温的时候,这个温病的时候,这个都是人受到天地中间的正气,就是本来就是这样子的,得到的病。这个病不会传染的。像现在是冬行春令的时候,就会有疫病出现。那这个疫病就是B型…现在讲的B型…我不管外面的西医用什么名字,反正,anyy,就是疫病。就是这疫病。
那疫病的时候会传染,会传染的,那止此,整个伤寒论就是这个意思。那你在吃葛根汤的时候,七味药,你把它,过去把它咬了,咬碎,那先煮麻黄,葛根,麻黄葛根都是发散的,我们去…要先去煮它,就是去掉一些它的杂质,或者去掉一些毒素的东西,毒素的东西,然后呢,这个时候再跟其他药搁在一起煮。
你呢,比如说,你看这边怎么减二升啊,其实你不用。你看啊,比如说七碗水,你煮成三碗,然后再,那个,把渣去掉,一次喝一碗嘛,对不对。你用比例来看,不要用升来看,你要用比例去看它,比例去看它,然后覆取微似汗。这个很重要。
我们为什么后面有很多弥补的措施。比如我们开处方,开发表的药。开太过头了,病人流汗太多了,我们怎么去弥补它。什么叫做正常的汗,就是你开的最好的时候,病人吃完药以后棉被稍微盖一下,然后取微似,一点点的汗。
感觉到有汗,摸上身上有点湿湿的,可是又看不到汗水,大颗的,这是最好的。他就是这意思,这是最标准的。那你如果大汗不止,那就要去晓得病人津液伤到了,后面有很多弥补它的方法,这就是经方的效果。这个不需要啜粥,余如桂枝汤法将息及禁忌。
为什么他不需要啜粥呢?桂枝汤呢,它是要喝点稀饭,这个时候,你不能大喝,慢慢慢慢吸它,因为你嘴巴动的时候,肠子就开始蠕动了。刺激他肠胃的吸收,所以最终的动作,除了稀饭下去以外,过去的解释,稀饭下去以外,能够帮助发汗。实际上桂枝汤里面就已经有炙甘草,有红枣,生姜,就能够助汗,啜粥在啜下去只是让它稻谷的力量下去嘛,土的力量再增强,所以,期望能够透达到四肢上面去,有帮助的功能,这是啜。
那葛根汤呢,为什么要重用葛根?重用葛根,因为项强,后强的这个地方,在发病的时候,我们一剂把它发掉,去掉。那如果去不掉,你不晓得葛根汤啊,因为现在中医会开葛根汤的人不多,就是我们经方的,经方家在开,外面,外面一般的温病的,他不会去用这种处方的。
外面人不会用这个处方,如果小孩子得到,如果救治太慢的时候,或者救太慢,或者吃了别的药以后,他发烧并没有退,变成脑膜炎,脑膜炎是刚痉,结果…就算你刚开始项背强几几,汗,恶风,已经发烧了,到后来你变成脑膜炎,葛根汤证还在那边,葛根汤证。
那重用葛根,就是到后背,项背到脑的这一块,膀胱经的地方呢,那个风寒解掉,一解掉以后,那个,脑后,汗打开来,可能在西医的立场,认为说这个汗流出来…你可以看到活的病毒,流行性病毒啊,感冒的病毒流出来,这个我们不去管它,我们叫做表解。不是你的表姐,堂姐,就是表解,就是由表来解。这个药吃下去,从表解,病从表来解。
有的时候病呢,来不及,太慢了,太阳证,太慢了,对不对,一个…一个…过了一日,就是过了一候,六天,第七天以后,病进入阳明了,结果你,你在那边葛根汤,药还没有抓齐。因为那个荒,比较荒凉嘛,药还没有抓齐,等到你抓到的时候,已经变成阳明证了。药又不对了,那你又要去抓阳明证的药。
所以说,这个…这个总是会有的时候,还会…限…就是病还会病进嘛,来不及的状况,所以针灸很好,针灸我们带在身上,针灸也可以帮他治,治疗。还是这个葛根汤,所以呢,麻黄呢,中间呢,你看麻黄的剂量比它少一点点,麻黄如果说你跨超过葛根的量的时候,他就发汗的时候,就不单单是项后,太阳经上面了,是全身性的大汗了。就已经失掉,失去葛根汤的意义了。
所以黄金比例呢,就是就四,三,二,二,二,黄金比例很重要。所以葛根汤就告诉你重用葛根,再来重用……麻黄,再来桂枝,桂枝白芍一定是等量的。一定是等量的,这就是最标准的黄金比例。
过去呢,临床上的时候,我用的很多。比如说,鼻窦炎,小孩子鼻窦炎。鼻窦炎分两种啊,你问他,哎,你鼻涕流出来什么样子的?我是清涕,很难过,每天早上,一直在打喷嚏啊,流的是清涕,我们知道是:里寒,对不对?受到里寒。
里寒的时候,寒湿太盛了嘛,我们加点白术,附子。为什么加附子呢?白术去湿,附子呢,去寒,寒湿嘛。那你把这两个药加到葛根汤里的时候,小孩子那个葛根汤一下子到脑部去了,对不对,那脑部里面有寒湿,一去了,加进去以后,结果小孩子的鼻窦炎也好了。
那另外个小朋友跑来,胖胖的,很肥,我也有鼻窦炎啊,脖子也强硬啊,那你问他,你鼻涕什么颜色,我鼻涕是黄,粘稠的,这是湿热,对不对,那你同样是可以用湿,但是附子不适合了,对不对,你要开些去热的药,比如黄芩啊,这种去热的药在里面。
这中药处方就是这样来的,啊,中药处方。那比如说现在跑来一个人,这个,老师,这个,这个,白术、附子那么有用啊?那有一个人跑来,痛风,西医讲那个痛风脚膝关节,肿肿的很大很大,很痛,对不对?张仲景讲了,热在表的时候,骨髓里面是寒的。对不对,骨髓里面是冷的,外面是热的。
所以,标寒,表面是热的,里面真的是很冷的。所以你说,老师,,那个,这个又会,风,有时候痛左脚,有时候痛右脚,跑来跑去,风的性就是跑来跑去,所以我们要去风的同时,要去湿跟去寒。这去风的话是桂枝,去湿的话白术,去寒的话是炮附子。
这个时候三个药,我们把它配在一起,这是炙甘草,就是经方里面很有名的甘草附子汤,专门治疗痛风的,处方就这样来的。所以你如果研究经方的时候,了解了以后你的处方开,一下子,自然就开出来了。你不需要记它,开出来就是这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