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玉恶狠狠的看着这三个跳梁小丑,黄子澄是朱允炆的老师,自然帮着他说话。
齐泰,方孝孺这两个人,蓝玉也有所耳闻,都是陛下先前留给朱允炆的辅政大臣。
蓝玉之前还觉得这三个人能被如此看重,想来也有些本领。
今日观其所言所行,却只会胡搅蛮缠。
蓝玉怒喝:“你们三个真是妄读圣贤书,提什么七王之乱,八王之乱,和我大明的藩王有什么可比性;朱允炆杀的这五个藩王,哪一个有过谋反之心,哪一个又有敢谋反的兵马”
群臣面面相觑,小声的嘀咕。
蓝玉将军说的是啊,这些藩王感念圣恩,哪敢起谋反之心,况且他们手里的兵马也少,怎么抵的过我大明的百万雄兵。
“依我看,都是朱允炆杯弓蛇影,有点草木皆兵了”
群臣纷纷点着头。
方孝孺见此顿感不妙,舆论如此下去,恐怕朱允炆这个太子是当不成了,甚至还有可能被下狱降罪。
方孝孺正欲出言反驳。
却不想翰林大学士刘三吾先站了出来。
“陛下,百官们,且听我一言,皇长孙削藩一事,确实过于激进,但判断一个皇帝是否合格不能以偏概全,我们不能因为皇长孙朱允炆杀了几个叔叔就全盘否定他的能力”
刘三吾毕竟是翰林大学士,如今也算的上百官之首,在百官中颇有些影响力。
听他这么一说,百官觉的很有道理。
朱允炆自幼熟读圣贤书,聪明伶俐,对政治局势也都颇有些看法,好几次和百官们讨论,都觉得他很有见解。
齐泰跟着附和道:“皇长孙是我少见的少年天才,自古圣贤的皇帝都是自幼聪明伶俐,微臣想皇长孙纵使削藩过于激进了,但想来也肯定是个好皇帝”
群臣纷纷点头附和,他杀叔叔是狠了点,但是自古哪个圣贤君王没有些小缺点。
刘三吾微笑着又说道:“陛下,太子之位自古立长不立幼,微臣还是觉的皇长孙更适合这个位置”
朱元璋一声冷哼,他要是会治理国家,咱又何必生这么大的气。
他要真是那有能力的皇帝,就算削藩激进了些,咱也不必迁怒于他。
问题是他没有啊。
朱元璋想着只见虚拟屏中画面再转。
雕栏玉砌,皇宫大殿中。
朱允炆穿着龙袍,正和黄子澄,齐泰,方孝孺一起商量国事。
接着画面中有字出现。
【朱允炆登基后,在削藩的同时也同样在发布政令,谋划国家大事】
【建文帝元年,建文帝颁布法令,恢复科举旧制度,将洪武帝的南北双榜改成全国统一招录,之后又停办了北方各省的官学】
杀人诛心啊,刘三吾感觉自己的老脸被打的啪啪的。
他刚才还说不能以偏概全,刚才还说建文帝治国有能力。
结果他上任的第一件事竟然就是废除了朱元璋的南北双榜,恢复成以前的全国统一招录。
当年南北榜案的教训他是第一点也没记住啊。
大明建立初期,北方由于长期经历异族统治导致儒学凋敝,再加上北方长年战乱,教学程度跟不上,导致南北学子相差极大。
甚至有过一场科举51个录取名额全是北方人的惨状。
为此朱元璋特意开创了南北双榜,为的就是安抚北方学子,也为了北方的稳定。
却不曾想,朱允炆一登基就废除了这个制度,这不是寒了北方学子的心吗?这不是把北方学子往死路上逼吗?
你这么做,那些北方人肯定会心生怨恨,他们哪里还会拥护这样的大明王朝。
虚拟屏中的文字还在继续。
【建文帝元年,经黄子澄提议,建文帝改天下地名,府名要改,县名要改,卫所也要改,一时间,建文朝整个行政机构大半人力都在改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