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MBOOK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50章 民间心事(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民间故事:心经

钱塘秀才郑国相,他有个妹妹叫惠芝,婚配年纪便嫁给罗氏为妻。

康熙四十三年,十月初旬的一个晚上,惠芝独坐房中,忽有风从窗隙中进入,微弱如人的气息,随即见一盛妆少女嬉笑来到房中,身后跟随一毛物,高二尺余,身上披着一件短袖上衣。

少女与惠芝谈笑自若,不知不觉中,惠芝就跟随少女出外悠游,不管是山林,还是都城,来去皆轻快敏捷。

惠芝不知道自己的魂已经脱离了身体,常常僵卧三五日才会苏醒。少女告诫惠芝不可向人说起,否则必侵害其性命。

因此惠芝不敢跟家人诉说,难以向家人解疑释惑。其家人以为惠芝精神失常,生了疯癫病。

一直到了第二年八月,郑国相自远方归来,以参考乡试。得知妹妹生了疯病,就把惠芝接回了家。

中秋节晚上,郑国相又再次追问惠芝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何以变成现在这般模样?惠芝不堪兄长追问,终于一五一十地道出实情。

夜里,妖怪在郑家搅闹到五更(凌晨3点到5点)才离去。第二天夜里又来郑家作祟,惠芝当即晕厥,不省人事。

郑国相一手拽着惠芝的衣领,一手持《心经朗诵,过了很久,惠芝缓缓睁开双眼,意识清醒过来,这才得以去除邪僻。

见诵读《心经著有成效,故而每日在观世音菩萨像前诚虔祷告,发愿印刷二千部《心经作布施,求请菩萨降妖除怪,拯救自己的妹妹。

当天晚上,惠芝又突然昏迷,看样子妖怪又故伎重施,前来作祟。于是全家人齐诵南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圣号。

约摸诵了吃一顿饭的时间,惠芝便苏醒过来了。说正在危急时刻,空中忽现观音菩萨,厉声责问妖怪说:“孽畜,怎能如此?”妖怪回答说:“因为饥饿,所以觅食。”

观音菩萨怒斥,用手指向妖怪,腾空而起,妖怪随之不见了。这时,其家人闻到栴檀香气满屋,惠芝当晚安稳地睡了一觉。

第二天中午过后,惠芝又被女鬼附体,口中喃喃自语,听口音女鬼生前乃北方人氏。

郑国相立即取《周易镇压,鬼说:“乾,元亨利贞,我曾读过,奈何不了我。”只听女鬼不停呼唤:“还我胡三哥来,还我胡三哥来……”

既然女鬼读过《周易,应知晓几分道理。于是郑国相便对女鬼一一询问。

鬼说:“我姓缪,大家都叫我缪三姑。十六岁时那年,在池边采摘荷花,见一美女笑着跟我说话,说她是汪大姑;

跟随在汪大姑身后的就是胡三哥,名叫将恒,自称是天下老狐中排列第三,故而也叫胡三哥。我被他们迷晕,跌落池塘淹死;

我死后,汪大姑得以脱离苦海,投胎转生,至今已四十二年。我只能依傍胡三哥,寻找替身;

去年十月,连你妹子在内,一共寻得三人,一年期限内,三人之中必须将一人眼里的光芒(精气神)收尽,方可替代我;

现在胡三哥被收走,我没有依靠和归属,怎么办?”郑国相说:“你为何不回娘家、夫家?”

缪三姑说:“娘家远在江西,不能去。七月间,兰盆会上见丈夫抢食,想必他已不在人世。”言毕,惠芝尽显悲凉之态。

原来女鬼也是被邪祟迫害致死,郑国相甚是同情她,允诺诵读三百卷《心经超度她,这才见惠芝合掌礼谢说:“得此,我可再生人世,你为我先诵两卷何如?”

郑国相每诵一卷,缪三姑就念一声阿弥陀佛。如此诵了三四卷,缪三姑说:“不须多诵,若多了,就太重了,我手不能持。”

随后向郑国相索要烧酒、牛肉、银锭五百、烟筒、荷包,郑相国一一答应,只见惠芝起身作礼致谢,随后瘫倒在地。

过了一会儿,惠芝在呻吟中苏醒,说:“我被缪三姑藏在山洞里,正在啼哭,忽见缪三姑面色微红,身上带有酒气,胸怀数枚银锭,吸着烟筒,手里捧着白纸经卷;

见她神情满足,称是因为‘船若波罗密多’才来洞中,她对我说:'你父兄想念你,我来领你回去。'山路崎岖,走得我脚痛,所以发出呻吟声。”

次日早晨,惠芝又被缪三姑附体,对郑国相说:“菩萨慈悲,故不忍将胡三哥杀害,不过是拘禁而已;

刚听闻胡三哥要打千尺深的地洞逃出来,危害你妹子的性命,我感你恩,故来报信。大相公(对男子的尊称)可再求观世音菩萨,使胡三哥不得逃出。”

郑国相又向观世音菩萨虔诚祷告,发愿再印刷《心经千卷布施,前后一共三千卷,并将胡三哥为怪之事载于经后,普劝世人。

祷告完毕,缪三姑说:“如此甚好,但昨日给我的银锭,转换为阴间的钱币就不够花了。”

接着又说:“《心经被野鬼前来抢夺也被扯碎了,烟袋因为狗突然大叫,受到惊吓弄丟了;

我想再向您索要银锭一千,裙衣两套,还有烟袋、荷包、烧酒、牛肉。许诺我的《心经,可先念三十卷,然后做一纸箱,开箱对着箱子朗诵,所诵读的《心经卷数自然就存在箱子里面了。”

缪三姑接着说:“九月初一那天,可以斋供观世音菩萨,将你妹子归依菩萨,取名'观贞'。再打一银锁,将法名刻在银锁上,挂在胸前,可避凶灾,以保年寿。”

郑国相爽快答应,且一一具办,等到傍晚时就能将一切物品送出。缪三姑说:“此刻观音菩萨已带胡三哥到了城隍处,你妹子也去赴审了。”

黄昏后,惠芝苏醒过来说:“城隍庙审事,我回来详细述说。先前在庙门外见城隍神迎接观音菩萨上殿正坐,城隍在下侧首坐下;

我跪菩萨侧面,胡三哥跪在红色台阶下。菩萨向城隍说明事由,城隍就对胡三说:'孽畜,怎能扰害活人?'

胡三回答说:“我原在新官桥里住,因桥拆造,借居在罗家的空楼里面。此为女鬼,经常跟我一块觅食。’

城隍随即命判官查我父母及兄弟姐妹的籍册,又查了罗家宅地。盘查完毕,城隍厉声道:'她是活人,为何说是女鬼!'

遂喝令差役掌嘴胡三。掌掴完毕,城隍又抽一签投掷在地,将胡三重重打了三十大板。

城隍说:“我这里且不再追究你,押往真人府去治罪。’随后命差役二人,备公文押解胡三,差役手执红棍,将胡三锁押而去;

观音菩萨出城隍庙就升上了天空,我也跟着出了庙门,是缪三姑领我回来的。”

郑家甚为感激,于是请巫师祭奠,相送缪三姑,从此缪三姑没有再回来过。

过了二十六天,惠芝夜里梦见此前押解胡三的两位差役,一人手执长枪,枪上挂一毛头,带有血痕,说:“胡三已正法矣。”惠芝随之惊醒。

第二天夜里,惠芝准备睡觉,刚靠在枕头上,即刻就有一毛头滚地而来,将惠芝左臂痛咬了一口。

惠芝又惊又痛,尖叫呼喊,毛头瞬间消失不见了,只见左臂衣上染有血痕。自此,论白天还是黑夜,都见毛头在脚边滚来滚去。

九月初一这天,依缪三姑之言,郑家为惠芝打造了一把银锁,刻上“观贞”二字,斋供观世音菩萨。

菩萨吩咐惠芝说:“胡三已经正法,你终身切勿往东南方向去。你兄长许诺缪三姑《心经三百卷,她得此经,已成地仙矣;

《心经之事尤其重大,你兄长须加以敬奉。”言毕,菩萨取香灰在惠芝额头上画了一道符作镇压邪祟之用。

紧接着惠芝就醒了,原来是做梦,急忙把梦境告诉兄长郑国相,兄妹二人向观世音神像叩谢。

不过那滚地的毛头时不时地总会来搅闹一番,郑国相每每夜里均在梦中与人殴斗,看不见身形,只感觉有一不满三尺的黑物出现在梦中。

一日,郑国相忽然顿悟,《心经佛力浩大,可以解冤释结,超度苦魂。郑国相又拜观世音菩萨神像,发愿诵《心经三百卷,超度胡三,以解此结。

从此以后,毛头再没到梦中与郑国相打斗了。此事都是郑国相亲身经历,也是他亲自向人说起。

民间故事:女道士还俗嫁书生,洞房花烛夜,新郎告饶求放过

唐朝武周年间,有一个姓毕名琼舟的书生,英俊潇洒,风流倜傥。这一年,他到郡城游学,听说城外有一座道观,是一个好去处,便去游玩。

道观里有一个女道士,正是二八佳龄,在走廊上与毕琼舟相遇,彼此都忍不住多看了几眼,四目相对,含情脉脉。女道士发觉失态,脸色羞红,低着头急匆匆地走了。毕琼舟却痴痴地望着她的背影。

回到客栈后,毕琼舟脑子里全是女道士的身影,挥之不去。过了两天,他实在忍不住了,又去了道观,四处寻找,终于在大殿里找到了女道士,她正在师父身边画符纸。

等到女道士忙完后出来,毕琼舟凑上前搭讪,两人闲聊起来。这以后,毕琼舟天天来道观里,和女道士闲聊。

终于有一天,毕琼舟觉得时机成熟了,向女道士表达了爱意。谁知女道士长叹一声说:“唉,你我今生恐怕有缘分了,我是出家人,不准婚配的。”毕琼舟笑着说:“这不是阻碍我们在一起的障碍,你可以还俗的。”女道士皱眉说:“还俗需要官府批准的,不是想还俗就能还俗的。”毕琼舟听了,闷闷不乐。

回到客栈里,毕琼舟想起了郡城里有一位远亲,便去拜访,看一看远亲有没有官府里的熟人。到了远亲的家里,远亲大为高兴,盛情款待。闲谈中,得知远亲与刺史很熟,毕琼舟大喜,拜托远亲说情,让女道士还俗,远亲满口答应了下来。

过了一段时间,在远亲的周旋下,女道士得以解除度牒。她的师父是一位老道士,因为有官府的干预,只好让徒弟还了俗。女道士俗姓程,闺名云夕,因为从小父母双亡,寄居在舅舅家里。舅妈嫌弃她是累赘,就鼓动丈夫把她送到道观里出家,当了老道士的徒弟。如今还俗了,她就恢复了俗名,称作云夕。

毕琼舟把云夕接到客栈里,当晚就要举行婚礼,却被云夕拒绝了,她要到毕琼舟的家里再举行婚礼,人生大事,不能这么随便。毕琼舟答应下来,雇了一辆马车,启程回家。

到了家里,毕琼舟禀明了父母,选了一个吉日,和云夕拜堂成亲了。到了晚上,毕琼舟揭开红盖头,牵着云夕的手,正要圆房时,忽然,门被撞开,一名女子冲进来说:“我才是他的老婆!”

原来,毕琼舟早已娶妻柳氏,他瞒着云夕,想等生米煮成了熟饭后,再告诉云夕实情。回到家里后,他采取了威逼利诱的办法,说通了柳氏,不要吵闹,柳氏答应了下来。谁知新婚之夜,柳氏再也按捺不住醋意,闯进来哭闹。

云夕听了,犹如五雷轰顶,她一直以为毕琼舟还没有婚配,想不到蒙在鼓里。毕琼舟赶紧跪在云夕的面前,乞求原谅,放过他。云夕哭着说:“男人一妻多妾也不是不行,你要是早说,我当小妾也不是不行,可是,你欺骗了我,我实在不能原谅你!”

说罢,云夕脱下新装,收拾旧衣物,天亮时出走了。论毕琼舟如何哀求,如何挽留,她也不理。后来,毕琼舟曾经到原来的道观里找过,没有看见云夕。

几年后,有人在都城附近的道观里,发现了云夕,她又成了一名女道人,不过,头上已经有了些许白发,与年龄格格不入。

本故事采用了荒诞的笔法,在于借事喻理,劝喻世人,希望能带给各位一个愉快的阅读体验。

房东疯狂涨租,不同意就让立刻搬走,搬走就搬走,结果房东后悔了!

没见过如此恶心的房东,租他的门面开电脑店,房租本来就比左右隔壁贵,我房租还剩几个月,他竟然进店跟我说要涨房租,一开口就是“狮子大开口”,一涨就是2万,原本租金都八万了,加上又涨了两万,那就是十万了,别说涨租了,今年房租到期前我都准备跟他谈了,左右隔壁都是6万,如果房租不降的话,那我也不会再继续租了,可笑的是他竟然主动要涨,我问他为何要涨租,他说:你生意好,你吃肉也要给点汤让我喝喝吧,现在有人出十万要租我的门面,你要愿意我就租给你,你要不同意现在就立刻搬走,我租给别人,正好去年的合同我们没签,余下几个月的房租退给你。

巧了,刚好隔壁汉堡店租期已到,他不干了

也不知道是我走运还是房东倒霉,我隔壁的汉堡店租期已到,他不干了,于是我立刻回复房东:不好意思,我法同意你涨租的要求,我还是立刻搬走吧,你把余下的房租都退给我吧,接着我就把店里东西往仓库搬,其实我在搬东西的时候已经跟隔壁的房东联系好了,我已经找阿姨在里面搞卫生了,我很幸运,门面没有转让费,房租6万,合同标明3年不涨房租。房东以为我不舍得搬走,还很凶的下逐客令,让我立刻就搬走,搬走就搬走。

有些东西我就直接搬到隔壁了

房东看我真的搬走了,还往隔壁搬,他心里慌了,他说你真搬走了啊,搬走的话房租不退,看你干了这么长时间了,我把门面还租给你吧,房租不涨了,我立刻回复他:别,你还是租给出十万房租的那位吧,不能挡着你赚钱啊,十万房租我租不起,租不起你让我立刻就搬走,逼着我搬走,现在我已经跟隔壁房东谈好过了,你租给别人吧。至于你说房租不退,不好意思,我店里监控都带录音功能,是你让我搬走,同样也是你说要退给我余下的租金,五十多岁的人了,说话可不能出尔反尔,你如此逼人,想必你也知道,如果你不退我余下租金,我也不会善罢甘休。

汉堡店基础装修还可以,进店即可营业

我也明确跟这位原房东说,我现在租隔壁的门面只需6万一年,合同标明3年内不涨租,我们的缘分已尽,可是这位房东很恶心,他说我不租他房子就违约,违约不退压价和余下的房租,听到他这样说后我憋了一肚子火,他居然把责任又怪到我身上来了,说我违约,呵呵,就像他之前进店说的那样,去年由于疫情缘故,我们没有签订合同,交租时都是口头协议,不然这位房东也不敢在我租期内涨房租和让我立刻走,这是怪不得我,房东是偷鸡不成蚀把米,其实根本没人租他房子,只是他估计制造紧张气氛要涨租。

我已经搬完了,现在他一口咬定是我违约,遇到如此耻的人我也真是醉了,成年人做未成年人的事情,大家说可气人?

民间故事:白天意撞阴差,不料阴差贪杯吃酒,男子多增十年阳寿

话说在清朝的时候,富阳镇上有两位年轻的读书人,一个叫张生,一个叫王生,他俩少年时便是同窗,说起来也算是一对形影不离的好友,他们是经常在一起谈诗论文,后来又一起考中了秀才。

可是最近有好几天,张生发现这个好友王生不出门了,跟别人一打听这才知道,原来是王生病倒了,貌似病情还很严重。张生心想:做为好友,那我就去家里看望看望他吧!来到王生家门口,张三抬手敲门,发现门是虚掩着的,我们是好朋友啊!再者说这个王生也没老婆,家里就一老太太。”张生想到这里,也没客气,推门就进来院子。在院子瞅瞅,发现堂屋的门是开着的,张生就走了进去,刚一跨进门槛,就见屋子中央站着一个人。这个人好像没发现张生进来,眼睛一直盯着王生家桌子上的祖宗牌位,嘴里似乎在嘀咕着什么,声音不大,张生听得不太清楚。

张生看这人,高个,一身粗布麻衣、肩宽背厚,看样子也不像个读书人啊!因为王生是个读书人,平时来他家的都是些文人墨客啊!可是再往这人身下看,不对劲,因为这人腰部往下越来越淡,到了脚部就完全看不见了。糟了,我这是大白天的见鬼了,王生病倒了,

而在他家屋子里边站着一个鬼,难道说,这王生是凶多吉少吗?那……那我该怎么办?”张生心里想着,不知该如何应对。也就是片刻之功,张生终于鼓起勇气:“咳咳”故作镇定清了清嗓子。那个鬼这才发觉身后有人,于是慢慢的转过身来。当四目相对的时候,张生一看啊!这才将原本揪着的心放下一半。

开始张生以为自己会看到一个青面獠牙的恶鬼,结果不是,原来这位的模样跟普通人一样,有血有肉、并且面带憨厚。张生平复了一下心情,

抱拳施礼,说:敢问这位兄台,您是……那个鬼也赶紧抱拳,幸会……幸会!

张生心想啊!见鬼这可不能说幸会,于是赶忙又接着说:请问兄台来到王生家,有何贵干呢?

那个鬼听后乐了,说:唉呀!你就别跟我拽文了,我可不是读书人,那些个幸会幸会之类的话,还不都是跟你们读书人学的。其实啊!我就是一个阴差,在地府打个散工。

张生一听,这个阴差挺好说话啊!于是再次抱了抱拳,问:难道说我这朋友张生他……“这个阴差看样子也是个直脾气,还没等张生说完,就抢过话头说:可不是嘛!这不是王生生病了嘛!马上就要死了。我平时呢!就负责什么勾魂、通知之类。

一听这话,张生赶紧问:这么说,王生今日就要死了?

不是不是,不是今天,大概是明天中午吧!我这是提前来通知他们家堂的,就是跟他们家祖先说一声,明天我们就要带王生走了。这个阴差说话很直爽。

张生一听,这个阴差还挺讲理啊!既然讲理,那我就跟他讲讲吧!于是再次抱拳说道:这位阴差大哥,王生是我的朋友,他到现在也没成家,更别提他们王家的香火了。再者,他上面还有位老母亲啊!你说他要是死了,他的老母亲有谁来赡养啊!这位阴差大哥,你看能不能通融一下,至少等他考上功名,或者是有后代……

那个阴差听到这,将头摇的跟个拨浪鼓似的,摆着手说:不行……不行……你没听说过吗?阎王叫你三更死,谁敢留人到五更的说法吗?再者说,我只是一个小小的阴差,过来也只是通知他们家堂一声,至于其他的我什么也不知道,也管不了。

张生一听,越来越觉得这里面有戏,于是又说:这位阴差大哥啊!我这个朋友王生啊!他是学问也好、人性也好,一心想报效国家,赡养老母。要是他就这样死了,岂不是落个不忠不孝之名。唉!阴差大哥啊!救人一命可是胜造七级浮屠啊!您就想想办法缓一缓吧!

听了张生这番话,那个阴差这会儿也面露难色,思考了一会儿,说:唉呀!你们读书人哪!就是真能说,算了,讲大道理我肯定讲不过你。明天午时啊!我会跟两个阴间的鬼差一起过来索王生的魂。你呢!明天摆上一桌酒席,因为这阴间的鬼啊!都是没吃没喝挺贫苦的,见到酒席就什么都忘了。明天你只要看见院子里刮起旋风,就把他们往屋里请,酒菜呢!你慢慢的上,等过了午时三刻,误了时辰,王生的命就保住了,以后就还能活。当然,这也要看王生的造化了。

说完,这位阴差就抱拳离开了。等送走阴差后,张生赶紧进里屋告诉王生的老母亲,老母亲一听,为了救儿子,那就照做吧!

到了第二天午时,张生与王生的老母亲备好了酒菜眼睛盯着院子。忽然,就见院子里起了一股旋风。

张生赶紧走出房门迎接,说:三位来了,里边请,酒菜已经给你们备好了,是专门给三位接风洗尘的。这会儿呢!王生的老母亲的在后面开始上菜,做好菜是一盘一盘的往上端。

好不容易熬到午时三刻,酒菜可就停止不上了。张生说:好了,咱们今天酒席到此结束,三位慢走,以后咱们有缘再聚,三位走好啊!

你说怪不怪,这边酒席刚散,不一会儿这个躺在床上的王生就下了床,除了身体有点虚,也看不出有病了,太神奇了!

转眼一个月过去了,这天晚上张生正在睡觉,就见那个高个阴差来到了他的梦里。张生赶紧问:阴差大哥您来了,我那朋友王生呀!他活了,多亏您指点啊!

谁知那个阴差愁眉苦脸的说:哎呀!我说张生哪!你就别说了,我以为你们读书人脑子都挺灵光的,可你咋那么笨呢!唉!真是个死脑筋。我告诉你我们是三个一起来的,但是你肉眼凡胎不是看不见吗?那你还说三位往里请,三位往里请。他们刚开始没反应过来,这不,昨天他们两个琢磨过味了,就把我给告了,结果阎王就打了我四十大板,你看,我这屁股都打开花了。

哎呦!我咋把这个给忘了,该死该死,是我说漏嘴了张生这个后悔劲就别提了。

那个阴差说:我说张生啊!事到如今也别去埋怨谁了,其实呢!我不是一个死人,我乃是活人,属于阳人阴差那种。

我原本就是个挑夫,家住在青山镇,我知道我自己的命就剩三年了,本打算拼命干三年活,死前能多挣些钱给老婆孩子留点遗产。可是如今,阎王把我打的都起不来炕了,我这一家老小谁管哪!

张生一听,赶紧说:哎呦!这么严重啊!都是因为我的疏忽,真对不起!这样,你先回去,等明天我去找王生,我让他给你家里送些钱,你看怎么样。

那个阴差说:那就麻烦你们了,你们到了青山镇,向人打听柳挑夫,他们会告诉你们的。张生点头,说:应该的……应该的!柳挑夫是吧!好,我记住了!

转过天,张生和王生一起来到青山镇,跟人一打听,果然很好找,因为柳挑夫平日里人缘很好,还真是谁都知道他。

两人来到柳挑夫家,王生从怀里掏出五十两银子,说:柳大哥你是我的救命恩人,这些钱是我家的全部积蓄,虽然不多,但也足够你家里人过上好日子。今天全给您了,祝您身体健康,好好的活三年。

柳挑夫也没推辞,接过银子说:既然你们来了,我就再多说几句。你呢!虽然躲过此劫,可也不能总活着,你是等于增寿了十二年,十二年后你还得死。不过呢!明年乡试你会考个举人,之后你会娶妻生子,将来会有两儿一女。

那么这位柳挑夫所说的对不对呢?你还别说,他所说的事情到了后来,都是逐一应验。

传奇狮王“松赞”,在一声不甘的嘶吼中,毙命于自己5个儿子的口中,结束了自己辉煌的一生。这在非洲草原上是十分罕见的。

1998年4月,非洲传奇狮王“松赞”,在一声不甘的嘶吼中,毙命于自己5个儿子的口中,结束了自己辉煌的一生。

作为狮王,“松赞”壮年时战力彪悍,一生击败了数对手,凭一己之力就登上了狮王的宝座,统领了一个硕大的狮群,这在非洲草原上是十分罕见的。

而且“松赞”还有一个特殊的技能,那就是他雄壮的身躯,特别能吸引母狮子的注意,再加上地盘很大,于是吸引了很多母狮的追随,可以说是“妻妾成群”,因此“松赞”抚养了很多后代,仅成年雄狮就有5头。

这5头小雄狮被“松赞”保护的很好,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小雄狮们逐渐显露了本性,开始挑战父亲的权威,而这时的“松赞”已经11岁了,这相当于人类的60岁。

也许是年老体衰的缘故,“松赞”竟然放弃了狮群的传统,没有将自己5个即将成年的儿子驱逐出狮群,而是与它们结盟,打算共同守卫领地。

但是问题出现了,狮王在狮群中就跟皇上一样,享有一切事物的优先权,尤其是交配权,而“松赞”却不打算把这个权利分配给5个雄狮,因此儿子们逐起反心,不甘心久居父亲之下,让狮群出现分裂的征兆。

不久,它们的狮群在吞并了一个小狮群后,又新加入了几只雌狮,而没有获得交配权的5只雄狮,终于按耐不住,在长子“西索”的带领下,对父亲进行了群殴,导致“松赞”身受重伤,不仅结束自己的统治生涯,连生命都搭进去了。#人人能科普,处处有新知#

关于狮群的“改朝换代”

非洲草原上有很多个狮群,它们大多数构成是这样的:1头狮王(雄狮)+N头母狮+N头0~2岁的幼崽。有一些狮群会有多头雄狮存在,例如某些狮王会留兄弟在身旁,或留一两头智慧的雄狮当军师,以便在面对其他雄狮挑战时更有战胜把握。但论如何,狮群成年雄狮的数量极少超过5头。

每一只狮王,都是通过挑战其他狮群的狮王而当上“首领”的,根据现有的数据来看,每一头狮王平均统治狮群的时间大约在2~3年内。也就是说,它们在未来的某一天,迟早也会像自己当初一样,被其他力量更强的雄狮所取代。

狮王在统治狮群时,会一例外的把雄狮赶走,让它们去四处流浪。这不是锻炼自己的孩子,狮子并没有考虑这么多,这单纯是为了减少孩子长大后对他的地位造成威胁;另一方面,也可能是自然界为避免狮群近亲繁殖,而驱使狮子这么干。

点击下载,本站安卓小说APP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