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秀才高中状元,却当场跪地痛哭,老牛:这是你应得的
从前,马家村有一个名叫马四的农夫,家境贫寒,又没有什么劳力,直到三十岁才娶妻。
妻子桂花是从外地逃难来的,一路上不知道吃了多少苦,遭了多少难,来到马家村时,人就已经病得有些神志不清了,就连自己姓什么,从哪里来的都说不清楚。
马四他娘见人可怜,便让马四把她背了回去,煮了一碗平日里自己都舍不得吃的糖鸡蛋给她。
她不知道自己的名字,马氏便叫她桂花,现在是八月,正是村里的桂花飘香的季节,倒也应景。
就这样,桂花主动留在了马家,还追着马氏喊娘。
可过了半年后,马氏实在是力不从心了。
他们娘俩一直连养活自己都困难,于是便想了个主意——把她送走。
别看桂花傻笨,但她偏偏记得回马家村的路,所以两次都自己跑了回来,并抱着马氏不撒手,脸还老往她的脸上蹭,表现得十分亲热。
马氏终是不忍心,做主把她留下。她看桂花生得模样周正,除了痴笨些,平时也会学着自己的样子帮家里干活。
于是有一天,她把儿子拉到一边,对他说:“四儿啊,你看我们家这么穷,你都三十岁了还没哪个姑娘肯跟你,要不娘做主,你就娶了桂花,好歹也能给我们马家留个后,你看……”
“我听娘的。”
马四正值壮年,哪能不想有个媳妇儿躲被窝?于是想都没想,就点头答应了下来。
马氏并没有因为桂花是痴女就不尊重她,亲自将她拉到房里,问她,愿不愿意给马四做媳妇儿,桂花眼睛一亮,拍手道:“是像桃花那样可以穿新衣服和戴红花吗?”
“是。”
马氏前日曾带她去村里老李家吃过喜酒,桂花见过他们家的新媳妇,回来直嚷嚷着要穿新嫁衣,当新娘,所以马氏她才有了撮合他们两个的想法。
因为马四为人憨厚随和,桂花也不害怕他,反而喜欢粘着他,如今二人能结为夫妻,倒也是个不的选择。
为了给两人一个体面的婚礼,马氏几乎倾尽所有,为他们办了一场不太寒碜的婚礼。
村里人纷纷前来祝贺,大伙儿有送鸡蛋的;有送番薯的,五花八样,甚至还有人送来二斤猪肉。
这在他们村,可算得上是厚礼了,马氏却不想要。
但今日日子不同,她又不想下了别人脸面,只能像烫手山芋一般收下,心想散席后就还给他。
哪知那人看出她的意图,做主将肉扔给了做饭的厨子,让他做成扣肉,端上了席。
婚礼办得很热闹,大家直到半夜才散去,都为马氏感到高兴。
唯有那个送肉的却赖着不走,此人名叫王三,是个杀猪匠,出了名的嗜酒成性。
而且他酒品不好,喝了酒就爱耍酒疯。
他娶过两个妻子,可都被他喝醉酒打跑了,他却不知悔改,居然还一直觊觎马氏的美貌。
要说这马氏年轻时绝对算得上是村花级别的人物,从隔壁村嫁过来后,就让村里的好多年轻人都感叹命运的不公,为什么自己就娶不到这么漂亮还贤惠的媳妇儿?
尤其是马四他爹意外身亡后,每到夜里,就会有人来敲她们家的门,其中就包括这个王三。
只是马氏外柔内刚,眼里揉不得沙子,时常将菜刀放在枕头底下,扬言说谁要是敢来,她就敢同他同归于尽。
也有不信邪的,曾翻进去想要行不轨之事,被马氏砍了一刀,捂着手臂被她追着满村跑,吓得那人魂飞魄散,差点昏死过去。
好在经此一事,再没人敢上门来。
那时马四还小,当晚就吓得发了一场高烧,后来病虽好了,可也因此落下了病根,一做重活就变得气喘吁吁,村里小孩背后没少叫他病秧子。
“王三,时候不早了,你早点回去休息吧,这是今天的肉钱,不够日后再还你。”
马氏把钱递过去,哪知王三居然趁着酒劲,就一把将她拉住,压在桌子上就要办事,被马氏一脚踢到重要部位,这才嗷嗷乱叫着退开。
马氏从屋里拿了把砍柴刀出来,王三一看,酒劲立马醒了大半,拿了钱,咬牙切齿地痛呼着离开,心里却想着怎么报复她,让她在自己身下求饶。
“娘,怎么了?出什么事了?”马四从房里出来,桂花也跟着他往外跑,被马氏喝住,对他们说:“没啥事,新人今晚是不可以出房间门的,别坏了老祖宗留下来的规矩,快进去。”
“好……”马四不放心地挠了挠头,还是牵着媳妇儿进了屋,两人凭着本能,直到天快亮时,才沉沉睡去。
这一夜,马氏却翻来覆去睡不着,想到自己年轻时就没了丈夫,苦守漫漫长夜二十多年,耗费了青春,还害了儿子。
如今这个家一贫如洗,她一个妇道人家,到底该怎么做,才能给儿子他们一个安稳的以后?
她苦苦沉思,一夜眠。
几天后,马氏终于想到一条出路,她要进山去采药。
听说最近医馆正在大量收购山苍子这味药材,马氏便想着,反正村子里多山林,山虽陡峭,却长了好多山苍子树,不如就邀几个老姐妹一起,去碰碰运气。
她们村本就山多地少,大伙儿的日子过得清贫,所以大部分人都以采药和打野味为生。
马氏她们上了年纪,哪能抢得过那些年轻人,所以自从上了年纪,就再没上过山,采过药了。
这日一大早,她去邀以前的那些个一起采药的老姐妹,可她们全都要在家看孩子,于是拒绝了她,马氏没办法,又不敢让儿子儿媳上山,就只好自己硬着头皮往山上走去。
她走了好多地方,勉强从那些年轻人没采干净的树枝上找到少量的货,这些年她的身子骨也早就因操劳过度落下了病根,此刻已经上气不接下气,只能靠在一棵大树底下休息。
忽然,一道人影窜了出来,一把将她抱住,作势就要倒到地上去,马氏看清来人,开始挣扎起来,她想要呼救,却被那人捂住了嘴巴,最后只能被迫受辱……
到了傍晚时,马四开始四处找娘,这时,一个妇人匆匆忙忙跑来,告诉马四,说在山上发现了他娘的尸体。
马四一听,顿时就昏死过去,封醒来时,母亲已经被村民们帮着抬了回来。
有人告诉马四,说他娘生前曾遭受过侵犯,是自己拿腰带吊死在树上的。
马四一个趔趄,只觉得天昏地暗,发誓一定要找出凶手,为母报仇!
他虽有怀疑的对象,却苦于没有证据,整个人变得郁郁寡欢,在一天下午口吐鲜血而亡。
整个马家就只剩下桂花一人,从此大伙儿再没看她笑过。
大伙儿见她可怜,于是都纷纷拿出食物给她,她饿了就吃,瞌睡了就睡,八个月后,居然生下了一个男丁,大伙儿这才知道,她居然怀孕了。
“难怪她没寻死啊,原来是感觉到自己有了身孕了,这是在为老马家留后啊!”
桂花因失血过多亏了身子,但她会带着孩子去别人家乞讨食物为生。
就这样,她把孩子拉扯到六岁,然后拉着他跪在村里教书先生冷俊山的家门口。
直到对方答应收下她的儿子,她才笑着从怀里掏出好多杂七杂八的食物来,一股脑交到冷俊山手中,笑着离开。
人们不感叹,这位伟大的母亲不知道出去讨了多少人家,省吃省喝才凑出这么多食物当束脩。
两日后,邻居发现桂花死在了婆婆和丈夫的坟前,才知她竟是自知时日多,所以才去私塾托孤。
谁说她是个痴笨的傻女人,这世间,恐怕有很多心智健全的人都比不过她。
大伙儿凑钱将她葬在了马四旁边,她家六岁的儿子哭成了泪人儿。
冷俊山抱着他,指着他父母和奶奶的坟说:“今日先生便为你取名为马啸天,带你一飞冲天时,切记,不要忘了他们,知道吗?”
“我知道了,先生。”
之后的年月里,马啸天比谁都舍得吃苦,他常常挑灯夜读到天亮,以此来报答先生和师母的厚爱。
这些年,冷家带他如亲子,马啸天也格外的懂事,一有空闲,就会帮着师母干活,没少承受小师妹递过来的白眼,说他爱表现。
马啸天从不与她计较,他感念冷氏夫妇对他的教导和照顾,所以从不在乎师妹的奚落。
他每日勤学苦读,再加上一定的天赋,十六岁不到就考中秀才,一举成名。
冷先生见他聪资过人,于是与妻子商量,举全家之力将他送去了县城书院进修,四年后,马啸天带着所有人的期待,一举夺魁,拿下了状元头衔,他当场跪地痛哭,这这年,他背负太多东西了,险些因此崩溃。
如今所有付出都得到了回报,他在庆幸的同时,也坚定了一个信念。
夜里来到客栈后院,那里拴着一头牛,是他赶考赶路时,在林子里救下的。
当时他的主人被人踢下了山崖,坏人想把它拉走,正好被马啸天撞见,那人他认得,是他们村的杀猪匠王三。
只是这人很少回村,如今竟是在外面做坏事害人。
可能是因为心慌,他失足掉进了山涧,摔死了。
正好有位砍柴的大哥经过,两人一起去报了官,官府经过查证,得知他们都是孤家寡人一个,于是官府出资将王三和被害人的尸体都进行了安葬。
这头老牛却从此赖上了马啸天,跟他是形影不离,实在没办法,他只好牵着它前去赶考。
老牛很通人性,被新主人安排在客栈的马厩里它也不闹,专心等主人考完回来,然后一人一牛安安静静地待一会儿。
它会认真听主人说他的心思,主人难过了,它就靠过来蹭蹭,倒是给了马啸天不少安慰。
就像今晚,它等主人说完他的伤心事,忽然站直了身体,并口吐人言,道:“孩子,我是你的祖母,因实在放心不下你,所以跟阎王老爷告假,附身在了这头死去老牛的身上。我一路陪着你,见证着你的成功,祖母很为你感到高兴!”
她忽然话锋一转:“其实,害我受辱身亡的人正是王三,他如今自食恶果,得到了应有的报应,我却并不开心,要是那日我敢勇敢地站出来,指证他,而不是羞愧死去,你爹他也不会伤心而亡,你和你酿也就不会吃那么多的苦,桂花她兴许也不会离世,这都是我不勇敢面对现实惹下的祸啊!”
“祖母您千万别这样说,您也是受害者,这怪不得您,只是孙儿好想你们啊,要是你们都还在世,凭我现在的能力,一定能让你们过上好日子的,呜呜呜!”
马啸天忘记了害怕,只觉得亲人在前,竟难过得哭出声来。
“好孩子,这都是你应得的,我和你爹娘会在另一个地方保佑着你,佑你一世平安顺遂。你切记,日后一定要做个为民请命的好官,更要好生报答冷先生夫妇的大恩大德,如果没有他们的帮助,你不可能取得这样的成就的,切记啊!”
老牛说完,轰然倒地,显然是祖母的魂魄已经离开,马啸天又失声痛哭了一场,随后决定,带老牛的尸体返乡,将它葬在了它曾经的主人身边……
后来,马啸天自请去他读书的县城做了一个父母官,他尽心尽力为民办事,以民为本,带着困难的村子一起发家致富。
他把冷氏夫妇请到了县衙居住,将他们认作爹娘,一生侍奉左右。
他还为妹妹冷霜儿添妆,亲自将她背上花轿,嫁给了她心心念念的情郎。
倒是他自己的婚事搁置了下来,不过当缘分来了,是躲也躲不住的,他最后被微服来此处游玩的镇南王看上,成了王爷的乘龙快婿,只是他一直没有忘本,依旧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职尽责。
他的功绩很快就传到陛下耳中,一封诏书下来,他被封为太守,仍旧守护着他想守护的这片土地,完成着他还未完成的使命。
民间故事:财主去收账,途中救下一只母猴,母猴口吐人言:别喝水
雍正年间,开封府有个姓杨的财主,杨家底蕴深厚,坐拥千亩良田,是当地数一数二的大户。不过杨财主为人心善,对租地的佃农,征收的租金都是最低的,且遇到灾年,还会免除租金,因此当地人都很尊敬他。
杨财主有个弟弟,名叫杨一。他跟杨财主是同父异母的兄弟,只不过他是庶出,杨财主是嫡出,因此在杨父死后,杨财主才能继承家业,不过这只是其中一个原因,另一层原因,跟杨一的为人有关。
比起成熟的杨财主,杨一性格冲动,脾气火爆,杨父在世的时候,其实很疼他,一碗水也端的平,可惜杨一不学好,勾结了一群狐朋狗友,还染上了赌瘾。趁着父亲和兄长不在,偷偷篡改账目,拿走了一大笔钱,结果一晚上就输光了。
此事过后,杨父就病倒了,而他在临终之际,跟老大儿子商量出了一个对策,那就是将杨一赶出家门,给他一块地,让其自己耕种,每个季度还要上交租金,以此逼迫他一把,让其学好。
可像杨一这种人,恐怕拉他一把,也没法将其拉回正道,反而会酿成更严重的后果。
父亲死后,杨财主决定严格对待弟弟,也不顾外界传言,当即将其赶出了家门,并给他提供了一个住所,以及几亩地。他告诉杨一,只要他能静下心来,戒骄戒躁戒赌,好好劳作三年,他就让其回家,把该有的遗产,全都交给他。
可杨一根本不相信他的话,分家那日,他大骂杨财主狼心狗肺,不顾兄弟情义,一人独占杨家遗产,甚至扬言,要跟他断绝兄弟关系。可让众人没想到的是,不过三天,他就上门求饶了。
原来,他住的地方什么都没有,而他离家只带了一点钱,且已经全部输给赌坊了,走投路的他只好回到家里,求兄长原谅。可杨财主的态度很坚定,只是给了他一些干净的被褥和衣服,便不再管他了。
杨一气愤异常,丢下几句狠话后,便抱着被褥转身离开了。之后一段时间,杨财主其实一直在暗中打听弟弟的情况,一开始,他还是不肯认,到处借钱,可那些狐朋狗友见他失势,躲还来不及呢,怎会愿意帮他。
认清现实的杨一气愤异常,不过也多少恢复了一些理智,开始尝试着扛起锄头,下地干活,不过也总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很快就到了收账的时候,杨财主已经很久没见过弟弟了,便打算趁着这个机会,去看望他一番,顺便看看弟弟改正的如何了。
在去收账的路上,杨财主看到街头围了好多人,很是热闹,好奇之下,他也凑了上去。拨开人群这才发现,原来是一个耍猴的在表演。这时,他注意到在耍猴人的身后,还绑着一只猴子,那猴子的体型稍大一些,且肚子微微隆起,显然是一只怀孕的母猴。她不停的拨弄着戴在脖子上的项圈,想要逃走。
就在这时,那只母猴也注意到了杨财主,随即缓缓起身朝他走来。链子很长,刚好足够母猴走到杨财主面前,就在他疑惑之际,那只母猴竟然伸出手,摸向了他的手腕,而他的手腕上,戴着两只银镯子。那是他小时候,父亲特意到庙里为其求来的,是保平安,驱邪的,这么多年来,他从未取下过。
那母猴眼中含泪,努力想要将杨财主手腕上的银镯子取下,显然它是将这银镯子,当成了捆绑住自己的项圈了,母猴想要将其取下,放杨财主“自由”。
杨财主被眼前的母猴感动,顿时热泪盈眶。为此,他找到耍猴人,打算将这只母猴买下放生。耍猴人见状,当即狮子大开口,毕竟母猴肚子里还有个小的。杨财主虽生气,可还是答应了,随即将母猴带到了一片林子前,取下了它脖子上的项圈。
母猴很是高兴,围着杨财主转了好几圈。杨财主催促其离开,当时天色渐晚,他还要去弟弟那收账。可就在这时,那母猴忽然立在了其面前,在确定四周人后,竟口吐人言道:“恩公,多谢救命之恩,不过我要提醒恩公,今天千万不要喝水!”
杨财主大吃一惊,没想到他竟然救了一只会说话的猴子。可随之而来的则是疑惑,母猴感谢自己就算了,为何不让自己喝水?就在这时,母猴伸手拨弄了自己耳朵边的杂毛,杨财主这才发现,它竟然是传说中的六耳猕猴。
传闻六耳猕猴听力极强,且拥有看穿未来的能力,不过只能看到很短一点。杨财主还想问些什么,母猴却转身跳进林子,消失不见了。杨财主思索片刻,想到自己等会要去弟弟家收账,母猴不让自己喝水,莫非弟弟杨一要耍什么花招。
尽管不相信弟弟会伤害自己,可为了保险起见,杨财主偷偷去了县衙一圈……
很快,杨财主便来到了弟弟杨一的家里,杨一仿佛一直在等他,见到杨财主后,更是满脸堆笑,将其迎进了家门。事出反常必有妖,这种情况让杨财主认定,杨一肯定有阴谋。
果不其然,杨财主刚一坐下,杨一便端来了一碗水,说他收账辛苦,让其喝口水润润嗓子。杨财主早有准备,接过水杯后并不饮用,而是故意岔开话题,问起弟弟最近的情况。杨一毕竟没什么城府,见哥哥迟迟不喝水,他有些着急,眼看天色已晚,他一咬牙,猛地起身,摔碎了手中的杯子,大喝一声:“出来吧!”
下一秒,四五个蒙面的壮汉便出现在了房间当中,他们都是杨一找来的。他本是打算,在水中下入蒙汉药,只要杨财主喝下晕倒,再让这些绑匪将其带走,从而勒索一大笔钱,并趁机要挟让杨财主把杨一应有的那份遗产还给他。可计划赶不上变化,谁曾想杨财主迟迟不喝他递过去的那碗水,杨一等不及了,准备来硬的。
看到这一幕,杨财主心中伤心不已,他怎么也没想到,弟弟如此不知悔改。好在他早有准备,立马起身大呼一声:“救命!”一群官兵便冲了进来,不过眨眼间的功夫,就控制住了局面,杨一这才意识到,哥哥早就识破了自己计谋。他眼珠子一转,连忙跪倒在地,声泪俱下的求杨财主原谅,可此刻的杨财主,已不再相信他的话。
后来,杨一被打入大牢,好在杨财主四处打点,才将其救出。杨财主也不再对其抱有希望,将一般家产分给他后,便带着家眷搬走了。杨一还以为自己终于得逞,整日潇洒挥霍,结果接手的家产没多久便被挥霍一光,他最终家可归,饿死在了街头。
民间故事:老婆婆捡到一个金手镯,不料县令看到后,跪地就拜
明代时期,有个姓钱的老婆婆,她早年丧夫,膝下又没有儿女,好在她身体硬朗,倒也能依靠种田,勉强过活。
这年冬天的一个夜晚,钱婆婆刚做好晚饭,就听到有人敲门,她走过去开门一看,就看到门外有一个衣衫单薄的的妇人,那妇人在寒风中冻得瑟瑟发抖,嘴唇青紫,恳求钱婆婆收留她一晚。
钱婆婆见那妇人衣衫整齐,相貌端正,言谈举止十分优雅,不像是坏人,便将妇人请到了屋内。
谁知那妇人进屋以后,老妇人却后悔了。
原来那妇人进屋以后,钱婆婆便请那妇人用一道用餐,谁知那妇人也不客气,立刻坐在餐桌前大快朵颐起来。
那妇人吃饭的速度很快,一下就将钱婆婆做的饭吃光了,连一口都没给钱婆婆留下。
钱婆婆看到眼前的一幕都惊呆了,顿时后悔自己做的饭菜太少了,于是她又起身去厨房重新做了一顿饭。
吃饱喝足以后,钱婆婆便将那妇人请到了西屋休息。
谁知那妇人躺到床上以后,却提出了一个让钱婆婆十分为难的要求。
那妇人躺到床上以后,便说床太硬了,问钱婆婆有没有软一点的床。
钱婆婆闻言皱了皱眉头,便又在床上铺了两层褥子,那妇人这才躺在床上继续睡了。
尽管如此,那妇人一夜仍旧翻来覆去,睡得不甚安稳。
就这样折腾了一夜,第二天一早,钱婆婆早早就起床做好了早饭。
那妇人吃了早饭以后,便从怀里掏出一个金镯子送给钱婆婆,说是感谢钱婆婆的救助之恩。
钱婆婆说什么都不愿意收,她笑着对那妇人说:“不过是几碗粗茶淡饭罢了,不值得你如此重礼酬谢。”
谁知那妇人却说:“婆婆,这个金镯子你一定要留下,往后你若是遇到什么难处,便拿出这个金镯子,可以帮助你化险为夷,遇难成祥。”
钱婆婆心想,这金镯子虽然做工精细,花纹雕刻得复杂繁琐,可是哪有大的作用呢?
因此,钱婆婆说啥都不肯收。
谁知那妇人走之前,却将金镯子扔到了钱婆婆院子里,等到钱婆婆发现时,那妇人已经走远了。
钱婆婆只好将金镯子捡起来,好好收着。
谁知半年以后,那个金镯子竟然真的派上了用场。
因村里一个叫熊达的恶霸要修祖坟,便占用了钱婆婆家的二亩良田,那恶霸不仅不给钱婆婆一分钱,当钱婆婆找他理论的时候,那恶霸还将钱婆婆赶了出来。
钱婆婆一气之下,便拿着那个金镯子去了县衙告状。
谁知县令看到那个金镯子以后,立刻对着钱婆婆就地跪拜。
原来那个金镯子竟然是当朝皇后的,皇后因回娘家探望亲人,遇到歹人袭击,好在得到钱婆婆的救助,这才没有露宿野外。
皇后回到宫里以后便交代当地县令,若是有一个拿着金镯子的老婆婆前来求助,一定要给予她最大的帮助。
钱婆婆本想拿着那个金镯子碰碰运气,没想到那金镯子竟是皇后娘娘的,真的可以帮助她。
后来县令勒令熊达将钱婆婆的田地归还,还狠狠惩罚了熊达一顿。
从那以后,钱婆婆过得顺风顺水,直至善终。
编者的话:钱婆婆助人为乐,没想到救助的人竟然当朝皇后,这才得到皇后的金镯子,保住自己的田地,真是好人有好报。
由此可见,不管在什么时候,都要存一颗善心,少一些邪恶的小心思,这样人生之路才会更加圆满。
除蟒
成都府的鲁隶家境富有,喜欢到处游玩,天南地北的去过很多名山大川,他是个好奇心重的人,性子倔犟,什么事情要弄个明白,要不然觉都睡不好。
有一天,他又去外面游玩,来到一个大山里,大山是个原始森林,人迹罕见,前面立着一个牌子,此山危险,请绕路而行,上面没有写明不让进山的缘由。
当时强盗泛滥,他的仆人看到这里山高林茂,害怕山里有土匪,小心翼翼的劝他还是回去吧,这个大山人迹罕见,连个山路都没有,而且,这么大一座山,肯定会有野兽出没,还是小心为好。
可鲁隶觉得既然来了,就进山里看看,远远看着这个大山,山顶有一股两丈多高,像烟一样白色的气柱,觉得那里有神仙,执意前往。
仆人很是奈,苦着脸和他进入山里,因为没有山路。主仆二人行走艰难,举步维艰的的走走停停,累的满脸大汗,气喘吁吁的。
好不容易来到了半山腰,站在半山腰看到山谷里满山苍翠,鲜花遍地,瀑布一泻千里,咆哮而下,很是壮观,美景如画。
主仆二人心情大好,掏出身上的干粮吃起来,树下凉风习习,不大会,就消汗了,歇够了,二人起身继续前行……
过了好久,才登上山顶,登上山顶才发现,那一股两丈多高的白色气柱竟然离此甚远,仆人累的呼呼喘气,劝他还是不要去了。
可鲁隶好奇心重,什么事情必须弄清楚,生气的把仆人训斥一顿。
仆人再不敢出声了,二人休息一会,继续向那个地方而去。
一个多时辰后,他们终于快到那里了,很是兴奋,仆人怕有危险,让主人在此等着,自己先过去看看。
鲁隶同意了,仆人小心翼翼的来到那个地方,没等靠近,忽然气柱蔓延过来,越来越近,竟然是一条一巨蟒,只看到了头颅,头上长角,却看不到尾巴,不知道有多长,两只犹如灯笼般大的眼睛发出绿幽幽的目光,目光阴冷。
仆人大惊,欲跑,已经来不及了,被巨蟒一口吞进嘴里,仆人在巨蟒嘴里拼尽全力的大声呼喊,让主人快跑。
鲁隶吓得魂飞魄散,瑟瑟发抖,连滚带爬的逃离此地。
他来到山下,看到那一股两丈多高的气柱消失了,这才知道,这是个巨蟒在山里修炼,也明白了山前为何有告示,想着对自己最忠心耿耿的仆人死的这么惨,很是难过,泪水夺眶而出,悔恨交加,可悔之晚矣。
踉踉跄跄的离开这里,走了几个时辰,天快黑了,远远的看到一个村子,遂进去,来到一户人家门口叩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