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衙大厅里,众多将校齐聚一堂,朱儁端坐在上首,目光从诸位将军的脸上一一扫过,见大家都到齐了,便开口道:“我军已在长社县城坚守一月有余,若是继续迁延时日,会对我军不利,诸位将军有何破敌之计?”。
此话一出,诸位将军面面相觑了一番,纷纷低下了头,默默地坐在座位上,一言不发。
见众将都一言不发,高泽想起了历史上的皇甫嵩曾用火攻之计大破波才,随即站了起来,拱手道:“大人,末将有一计,不知当讲不当讲”。
朱儁连忙追问道:“贤弟有何妙计?尽管道来”。
高泽拱手道:“禀大人,末将来时曾仔细地观察过营寨周围的地势,发现营寨周围草木茂密,适合用火攻,大人可派一支精骑到黄巾营寨附近纵火,只要火起,大人便可趁势攻入营寨,如此一来,便能马到功成”。
朱儁一脸担忧地道:“此计虽妙,但冒然去敌营纵火,风险太大,万一纵火时被贼兵察觉了,那些纵火的将士将有来回”。
高泽拱手道:“请大人放心,末将来时曾夜观天象,近日营寨附近将会刮起大风,等到大风一起,大人可派精骑前往敌营纵火,到时风助火势,必将迅速蔓延到整座营寨,但见营寨火起,大人趁势攻入营寨,张梁必败”。
朱儁又问道:“不知何时才会有大风呢?”
高泽拱手道:“不出三日,定会刮起大风”。
朱儁笑着道:“既然如此,那就按照高将军计策行事吧”。
高泽见状,连忙拱手道:“多谢大人”。
朱儁摆了摆手,道:“好了,天色也不早了,诸位将军早点回去休息吧”。
“我等告退。”诸位将军拱了拱手,转身离开了县衙大厅。
离开县衙之后,高泽向前走了几步,突然听到背后有人呼喊道:“高将军请留步”。
高泽停下脚步,转身向声音的来源处看去,只见身后站着两位白袍将军。
高泽打量着眼前的白袍将军,但见此人广额阔面,鼻梁高挺,浓密的双眉,一对大而深邃的眸子熠熠生辉,颏下有一缕胡须,身材魁梧,身披一件白袍,外罩银甲,十分英武。
“是孙坚吗?”打量完此人的长相,高泽连忙拱手道:“末将高泽,不知阁下姓甚名谁?”
白袍将军闻言,爽朗地一笑,拱手道:“在下孙坚,字文台,吴郡富春人”。
高泽闻言,欣喜地道:“文台兄的大名,在下早有耳闻,只是一直未曾得见,今日一见,果然是名不虚传啊”。
孙坚笑着道:“贤弟言重了,区区虚名而已,不必记挂”。
高泽笑了笑,目光瞥向孙坚身后的男子,问道:“这位是?”
没等孙坚开口,孙坚身后的白袍青年拱手道:“在下程普,字德谋,见过高将军”。
高泽闻言,目光打量着程普,道:“有程将军这样的猛将跟随,文台兄好福气啊”。
孙坚摆了摆手,笑着道:“哪里哪里”。
高泽道:“文台兄,如今这天色也不早了,我的营房就在前面,不如去我的营房,咱们畅谈一番,如何?”
孙坚拱手道:“那孙文台恭敬不如从命了”。
高泽大笑一声,伸手示意道:“文台兄请”。
随后,高泽带着孙坚、程普向自己的营房走去。
营房门前,典韦、高林正在门口站着,见高泽回来了,连忙迎了上去,拱手道:“参见主公”。
高泽摆了摆手,道:“都免礼吧,将士们都安顿好了吗?”
典韦拱手道:“请主公放心,都已经安排好了”。
这时,孙坚打量着典韦,不禁问道:“贤弟,这位是?”
高泽笑着道:“这位是我帐下大将,陈留己吾人,姓典名韦,字飞廉,这位是我的同族兄弟,名叫高林”。
说完,高泽扭头对典韦和高林介绍道:“飞廉,高林,给你们介绍一下,这位是吴郡富春人,孙坚孙文台,这位是程普,字德谋,还不快快拜见二位将军”。
典韦、高林拱手行礼道:“我等拜见孙将军、程将军”。
孙坚笑着摆了摆手,目光打量着典韦,心中欣喜不已,连忙道:“免礼吧”。
见大家都认识了,高泽笑着对孙坚道:“文台兄、德谋兄,请随我来吧。飞廉、高林,你们也一起来吧”。
典韦、高林诺了一声,跟着高泽进了营房。
营房里,高泽、孙坚围坐在一起,典韦、高林静静地站在高泽的身后,程普也站在孙坚身后。
后来,高泽命人端上了酒水,亲自给孙坚倒了一碗酒,然后又给自己倒了一碗。
看着孙坚,高泽问道:“如今正逢乱世,豪杰并起,不知文台兄有何打算?”
孙坚朗声道:“我等身为大汉的子孙,值此大乱之际,理应招募乡勇,讨伐逆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