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展会之前,许鹿笙的工作节奏开始越来越步入正轨,她一边拼命记住各种计算机操作技巧,一边努力向人事小姐姐、信息部小哥哥请教,行政事务繁杂,很多人事她不熟悉,只能多问,碰到友善的同事就很庆幸了,也有很多同事忙不过来,冲她劈头盖脸一顿臭骂。那半个月,许鹿笙把公司主要部门、厂房、食堂、库房上上下下跑个遍。对,是跑,安跃还在老厂房的日子里,办公的空间太小,行政部的刘部长,还有人事部的温部长,每天都会情绪激动地冲着各个部门大吼大叫,气急败坏后,继续做表格。听说温部长每个月到发工资的日子,都会极度失控,那个时候,最好别靠近她。这里,部长的年龄基本都在80-85后左右,干活的小伙伴也都是86后,所以,安跃,是一群年轻人奋斗的地盘。
沈嘉鸣刚过而立之年,却是大伙崇拜的偶像,他为人温和、气质翩翩,情商又高,来自苏南的发达城市,夫人名校毕业,二人门当户对,儿子刚刚两岁。作为中产阶级,沈嘉鸣论从出身还是个人能力上,都已经打败了安跃大多数的同事,所以理所应当地成为所有人的领导和认可的对象。他工作起来很认真,能够同时应付四面八方的消息,但同时很忙碌,许鹿笙找沈嘉鸣签字,都是要跑好几趟才看到人,经常在过道堵上沈嘉鸣,一路小跑冲刺过去,差点没刹住撞到他,然后才把各种文件的字给签了。
那个时候,许鹿笙对沈嘉鸣,是满怀崇拜和充满敬意的。沈嘉鸣就像一个所不能的神明存在,为安跃注入了强定心剂。同事们都说,沈嘉鸣当年曾经是高考状元,去了C大以后,在学霸充斥的校园里年年第一,二十八岁直博,原本计划去麻省理工继续攻读博士后,他的老师都是院士级别行业牛人,这些人都是寒窗苦读拿真知识为国家科技贡献力量的,真材实料。沈嘉鸣之所以选择背井离乡,来到这个三线小城市创业,加入安跃,抵上家里的别墅,拿着远远低于他学历的工资待遇,虽被政府重视,各种人才头衔花落其身,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是有着梦想的。
许鹿笙一生噩梦的开端,源自于被安排了去给沈嘉鸣打扫办公室。
都说天才的生活都是凌乱的,世上没有完美之人。沈嘉鸣也是如此,他每天忙于工作,或是出差参加各种会议,协调各个部门,每天加班到十一二点,公司给他租的房子不过就是个借宿的地方,他所有的精力,都用在了自己的梦想和事业上。许鹿笙总记得沈嘉鸣经典的动作,每当他思考的时候,都会屏气凝神,抬起手臂挠头,那一头本来就不多的头发,油亮油亮…..沈嘉鸣手指修长,可指甲会留到很长的时候都没空修剪,他最喜欢呵呵地笑,掩盖掉所有地情绪。
办公室堆满了杂七杂八的文件,许鹿笙这个工作也是有好处的,她能从沈嘉鸣的桌上,看到很多行业里最新的消息和公司重要的文件,沈嘉鸣有订阅纸质版杂志书籍的习惯,许鹿笙则有过目不忘的本事,她只需要扫一眼,便能将很多材料记个大概,按照自己的理解迅速消化。所以在安跃老厂的时候,许鹿笙每天都要早起,第一个来到公司,拿着钥匙打开沈嘉鸣的办公室,打好水、洗好抹布,端个扫帚,先把地扫一遍、拖一遍,然后把柜子都擦好,桌面整理收拾干净,赶在沈嘉鸣上班前把门锁好。也有动作慢了的时候,沈嘉鸣来了,许鹿笙还在扫地,他不习惯,告诉许鹿笙可以隔几天扫一次。于是许鹿笙可开心了,她不必再老老实实地每天干着端茶倒水地活了,有时候童心焕发,许鹿笙会给沈嘉鸣的桌上摆两盆绿植点缀下,因为大的绿植进了沈嘉鸣的办公室都是会被疏于照顾死掉的。
就这样的日子,许鹿笙过了差不多小半年,直到后面正式接受其他工作,变得越来越忙。可是那段岁月,却是最简单纯粹的,人间过客总匆匆,幸而初见所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