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言文翻译的标准:信、达、雅
二、文言文翻译的原则:把握大意,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三遍法
注意:只有在直译表达不了原文意旨的情况下,才在相关部分辅之以意译。
三、文言句子翻译的方法:留、补、删、换、调、选、固、意。
1.单“变”双法:古汉语单音节词,变为现代汉语双音节词。
2.替换法:古今异义词,变古语为今语。
3.保留法:如国号、年号、帝号、官名、地名、人名、器物名、书名、度量衡单位等。
4.删削法:文言中有些虚词的用法,在现代汉语里没有相应的词替代,翻译时可删削。这些词包括:发语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结构倒装的标志、句中停顿的词、个别连词及偏义复词中虚设成分等。
5.增补法:原句中有省略或古今用词不同的地方,可根据现代汉语语法增加或补充一些成分,使译文显豁通顺。包括:①数词后面增加量词②省略句中应补充的主语、谓语、宾语和介词等。③补充行文省略的内容,如关联词语等。
6.调位法:包括: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和介词短语后置等。
7.意译,既是一种翻译的方式,也是一种翻译的方法。意译的情况:
①使用比喻、借代、婉曲、互文、用典等修辞手法。
②紧缩复句或言简意丰的句子,需分开翻译或补充。
③为了增强语势而用繁笔、渲染、铺陈手法的句子,译时要凝缩。
8.词不离句,句不离篇——重视语境
第三部分注意事项
一、首先要避免两个误区
1.误区一“语文主要是靠平常的积累,没什么取巧的方法。”
语文的确和积累有关,但积累不够时也可能考出好成绩。
2.误区二“高三阶段想提升语文成绩,既缓慢又浪费精力。”
那其实是方法不对。坦白讲,试卷上除了作文之外,能显示你素养的东西几乎为零。大部分还是应试的策略。想提高成绩,就得掌握答题的方法。有了你自己的一套策略之后,成绩的提升还是比较明显的。
选择题拿不准的有多少,阅读有哪道题自己的答案有两点重合了,作文是否合自己的胃口,文言文有没有读不懂的语句……高手出了考场之后,对自己这次120+、130+还是能冲击140,是有基本认识的。
二、要重点突破三个难关
1.基础知识: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除了跟上老师复习的进度,还可以平时随身带有几个小笔记本,其中两个就用在语文方面。一个是专门的字、词集锦,将平时所见的容易误读的字和容易望文生义的词语(主要是成语)全部收录,然后利用晨读大声朗读以加强记忆;一个是文摘集锦,专门收集一些俗语或从报刊中摘录一些比较好的文章、段落、句子等,如果摘录的东西太长,就把它裁剪下来粘贴到本子上,晚上睡觉时躺在床上拿出来翻翻,这样既可以记忆也可以催眠。
另外,每晚睡觉前可以拿着成语词典看几条成语。不要认为每次看得少,一旦长期坚持下来,一年就会记住1000多条成语。
2.文言文:硬骨头天天啃
说到文言文,它在语文试卷中虽然只占20分左右,却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很多考生一提到文言文就害怕三分,因为古代的语言习惯与现在有很大区别。
文言文讲究的也是积累,就是平时要多翻翻文言文字典。很多学生觉得文言文难,就是难在一些实词和虚词上。其实,对于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没必要求全,只要能掌握考试大纲规定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以及一些特殊的例句即可。
其实考试大纲中要求掌握的文言实词和虚词也不多,要求掌握的文言实词有100个左右,而文言虚词只有18个,如果再把这些分摊到每天去学习的话,量就很小了。
3.作文:凤头豹尾还求新
作文是语文考试的重头戏,也是很多同学不易得高分的部分。老师常常讲作文的注意事项,可别轻视这些事项,它们往往是作文制胜的法宝。
首先,要重视卷面,即要书写工整——书写潦草是作文的大忌,出现这种情况,阅卷老师在心中给你扣掉的印象分可能不止5分,甚至是一个档次的问题。其次,掌握好文章的两头——凤头,短小精悍;豹尾,刚劲有力。在平凡中力求创新,多运用一些名言名句,多运用一些修辞会令你的文章增色不少。最后,还要注意文章标题的制作,标题不可太俗气,这样会令人觉得你水平一般。平时多模仿一下报刊上的优秀标题,必要的时候采用拿来主义,也不失为一种好办法。
来源:高中语文等
声明:以上资料综合自网络,仅供同学分享,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