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渡照应景结情,线索卒显结构明。
【注】“两表”指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四比”指比喻、比拟、排比、对比,“象”指象征。
六、掌握表达技巧题的审答规范
一、审题规范
表达技巧题题干用语一般包括题型、范围(区间)、角度、数量、步骤等方面的要求。审题,就是要审清这些要求。在审清这些要求前,首先要辨析表达技巧这个概念。
“表达技巧”是个宽泛概念,与“表达特色”“艺术手法”“写作特色”“艺术表达”等都属同义语。从实际命题和使用这一概念看,各省市还是有不同理解的。一部分题目是具体地要求考生回答“表达技巧”中的一种,如“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抒情有什么特点”“描写上有什么特色”。一部分题目只是笼统地要求考生回答“艺术手法”,如“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达技巧是怎样的”“有什么独特的手法”。考生答题主要纠结在这一点上。这时不妨在“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结构方法”“修辞手法”上全面排查,选取最突出、最明显的“手法”答题,以免偏题或答非所问;或者按修辞、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结构技巧的顺序考虑作答。如果方向明确,则应结合某个方面的具体技巧,准确判定。
“表现手法”也是个较模糊的概念。一般命题上将这个概念等同于“表达技巧”,这样一来,连“修辞手法”也算在“表现手法”中了。
再者,在各种表达技巧中确实有交叉、重叠的部分。如一部分描写方法就与表现手法相重叠;如“用典”,有人看作是修辞手法,有人认为是表现手法。这些都可看作例外情况,学习时可特殊对待。
其次,要审清下列要求:
1.审题型
从题干提问的形式来看,题目类型主要有两种:明考型和暗考型。所谓明考型,就是直接要求答出表达技巧,题干中明确含有“表达技巧”“修辞手法”“抒情手法”“表现手法”等信息。这是主要题型。所谓暗考型,就是题干中不直接含有“表达技巧”“修辞手法”等提示,而是以“如何写”“怎样写”“如何表现”“赏析”等用语来提问。对于暗考型,答题时必须有表达技巧在其中。
2.审范围(区间)
指鉴赏范围的大小。依照范围大小,可分为局部型和全诗型。局部型是指对诗歌的某句某联(阕)等表达技巧的判断,全诗型是指对全诗的表达技巧的判断。分清范围对做题大有帮助。“整体看手法”,意谓鉴赏全诗的表达技巧首先、优先从表现手法角度切入;“局部看修辞”,意谓鉴赏局部的表达技巧首先、优先从修辞手法角度切入。
3.审角度
此类题的提问角度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大(宽)角度,即题干直接提问表达技巧是什么;一种是小(窄)角度,即具体到描写手法、抒情手法、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行文结构等方面的某一个角度。分清提问的大小角度是答题的关键。大角度,要从几个角度入手,优先考虑某个角度。小角度,角度很明确,不能乱答:问修辞手法,就不能答表现手法;问表现手法,就不能答修辞手法,等等。不能混淆概念,答角度。
4.审数量
在答题时,要注意根据题干提示的相关信息审清楚答题的数量,即要分清楚题干中“一”与“些(多)”、“主”与“次”的区别。题干中说“哪种”,则只能答一种;题干中说“哪些”,则要多角度切入,不能少答;题干中说“主要”(突出),则一般只答出一种,至多两种。因此,要求答一个的,绝不能答多个;要求答多个的,绝不能少答;要求答主要的、突出的,绝不能答次要的、不突出的。这样,才能确保答题的规范和准确。
5.审步骤
从答题步骤来看,表达技巧题可以分为两种:简单型和完整型。所谓简单型,就是只答出所运用的表达技巧的名称即可,不需要作分析说明。所谓完整型,就是答题时要包含完整的步骤,即实行“三步走”:指出表达技巧(是什么)——分析表达技巧(为什么)——点明表达效果(怎么样)。答题时要根据题目设问数量和分值分配来确定是简单型还是完整型。一般来说,题目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小问题构成且各自之间不相关联,或者说题目只有一问且赋分在一分或两分以内,则可以确定为简单型,答题时只需答出相关术语即可;如果题目只设置了一个问题且赋分较高(一般达到三四分或以上),则可以确定为完整型,答题时就要考虑步骤的完整性、要点的齐全性,力求做到立足文本,点面结合,答题规范。
(1)答题步骤中,简单型只要答出表达技巧的名称即可。完整型分三步走,其中第二、三步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