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MBOOK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章

第0568章知人善任(2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做了反思,评价街亭之战,失败的原因是:“大军在祁山、箕谷,皆多於贼,而不能破贼却为贼所破者,则此病不在兵少也。”

“是在一人耳。”

其实对于马谡,在刘备临终时,曾慎重对诸葛亮说:“马谡此人言过其实,不可大用。”

刘备对马谡。

如此评价,并且告诫诸葛亮。

马谡言语浮夸,超过实际才能,不可以把重要的,任务交托于他,并且要对他多加考察,但是诸葛亮向来,对马谡深为器重,每次接见谈论,从白天到黑夜,在刘备去世后,诸葛亮不顾众人的反对。

将马谡任命为。

北伐魏国的先锋,授予他大任,但由于马谡违背,诸葛亮的作战计划,不听旁人劝谏。

一意孤行。

导致了这场战争,以失败告终。

马谡因此也获罪,被诸葛亮挥泪斩首,时年仅39岁,很明显,不管诸葛亮的才智有多高。

有一点可以肯定。

他不是一个统帅的人才。

诸葛亮不是伯乐,他只是一个高明的军师而已,他对人的看法经常失之偏颇,不能准确把握驾御人性,做到用人之长,才会出现街亭之失的严重后果,但是刘备确不同,他虽然出生卑微。

军事谋略上。

还有在指挥才能上,刘备跟诸葛亮相比,肯定是差距非常大,可以识人用人上。

诸葛亮跟刘备的差距。

同样也非常大。

刘备能通过与人谈话,观察他人的才能、气度,就能清楚的知道他人,是不是一个可用之才,而且是从别人,都不会注意的细微处,发现他人的优点缺点,长处短处,善于用人之长,避免用人之短。

所以他能够。

让手下的能人,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长处,同时也能制止手下能人,尽量少犯错误。

刘备起到了。

非常关键的舵手作用。

就象是马谡,做为参谋,刘备并没有反对,如果是在刘备活着的时候,诸葛亮想让马谡担任主将,刘备肯定第一时间,否决诸葛亮的决定,也就不会出现重大失误,同时他也了解诸葛亮品性特别了解。

他知道诸葛亮。

看不清楚马谡的长短之处,对马谡有可能出现,不恰当的使用,因此就在临终前还特别交待。

让诸葛亮不可重用马谡。

可见刘备察人入微。

早先他见到徐庶,对诸葛亮推崇备至,他虽然求贤若渴,但也没有因为徐庶的推崇备至,就毫不保留的,相信诸葛亮的超凡才能,他必须自己亲自考察过才能放心。

他也知道。

越是有才能的人,就越是有自己的骄傲,其实他更清楚,自己在考察诸葛亮的同时。

诸葛亮也在考察自己。

如果自己没有,优秀统帅的眼光和才能。

就是自己的姿态放得再低,对他再尊重,也不可能获得他的投效,如果自己在诸葛亮的眼中,并非是一个明主,那他是不可能得到,这匹“千里马”,当然如果经过他的考察,诸葛亮并非是最好的军师人才。

他肯定也不会。

把第一军师的重要职位交给诸葛亮,因此刘备放低姿态,三顾茅庐拜访诸葛亮。

刘备如此的求贤若渴。

成为了千古佳话。

可见他也是深知,用人之道和驭人之术的,他用真诚、尊重和求贤若渴,打动诸葛亮后。

在见面时刘备又虚心求教,让诸葛亮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再通过认真观察了解,诸葛亮的性格品性,让自己对诸葛亮,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从而确定诸葛亮,是一个非常优秀的谋士。

刘备才决定。

把最重要的军事指挥的,大权交给诸葛亮,其实这充分说明了,刘备能够成就大业。

关键是他。

有超人的能力,他有常人没有的眼光。

更为重要的是他,有识人之明,用人之才,驭人之术,从他临终前的慎重交待就知道,他的眼光高明,他知道诸葛亮很器重马谡,他清楚马谡,并不是一个独档一面的将才,同时他也清楚诸葛亮的才能。

但是,知人善任。

并不是诸葛亮的强项,刘备知道诸葛亮很器重马谡,担心诸葛亮会重用他,因此他才会在临终前特别交待:

“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

提醒诸葛亮,马谡存在的性格弱点。

刘备曾经与马忠谈过一次话,就说马忠这个人是个人才,还讲过一句名言“世不乏贤”,说这个世界上,并不缺少贤能的人,关键是你有没有发现人才的眼光。

这也就证明了。

千古不易的一个真理: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可见刘备自己就是一个难得的伯乐之才。

他才能够说出如此名言。

他才能识得千里马。

点击下载,本站安卓小说APP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