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MBOOK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章

第13章 再回四合院(2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上次商榷的劝说也只是让他们消停了一段时间,最近因为贾东旭的死,两人又莫名其妙地冲动起来。

商榷知道后,不仅感叹剧情的强大。

唯一值得欣慰地是,棒梗还没有变,还是那个单纯的只想着吃饱饭的孩子。

可能是因为商榷的出现,棒梗虽然也受了不少苦,但总有个求援的地方,不至于因为一口吃的,就不择手段。

商榷只希望在未来,傻柱与许大茂能因此少此冲突。

或许是累了,或许是因为回到了熟悉的地方。

第二天,商榷起晚了。

因为上次商榷生病没人发现的事,老太太格外的关心他。

见他没按时起床,还过来看了一眼。

见商榷好好地睡着,这才放心地回了。

早饭是许跃军做的。

很简单地苞面稀饭,老太太跟着喝了半碗,就进里屋休息去了。

年岁大了的老人晚上觉少了,但白天总是要时不时地打个盹。

一大妈没事的时候会过来陪着,或做做针线,或陪着老太太聊聊天。

商榷醒过来时,已经快中午了,洗了脸吃了吃。

无聊地盯着许跃军瞧。

许跃军被他瞧的发毛,提议道:“要不,我们去北海公园钓鱼?”

商榷眼睛睁大了一些,迟疑地问道:“你是说,咱们俩……去……北海公园……这个时间?”

许跃军莫明其妙,地回道:“有什么问题吗?这离北海公园最近啊。”

商榷忍俊不禁地点点头,答应道:“那好吧,我们去北海公园钓鱼去。”

拿了水桶、板凳,又去前院的三大爷家借了钓鱼的鱼杆。

商榷和老太太打了一声招呼,就和许跃军出去了。

北海不是海,而是一处叫北海的湖。

算是京城的重要淡水资源。

也是京城年轻男女相亲约会的胜地。

因为不是休息日,北海公园里没有多少游客。

有的,也多是一对对的年轻男女。

商榷两个人结伴而行的男人,在其中就显得格外扎眼。

许跃军几乎是同手脚地走着。

商榷在后面不厚道地偷笑。

两人在垂钓点找了一处有树遮阴的地方坐下。

商榷从岸边的草丛里挖了几条蚯蚓当鱼饵,正经八百地钓起鱼来。

如果他没有时不时地发出笑声地话。

许跃军有些恼羞成怒,却不能对商榷做什么,只能耳不听心不烦地无视了他的幸灾乐祸。

钓鱼是个高雅且需要耐心的活动,在慢长的历史中有近千年的记载。

而早在五万年前,人类就学会了钓鱼。

在商榷所处的真实世界里,陕西省西安半坡村仰韶文化胜发现的骨都发现了许多骨制鱼钓。

二千年前的《诗经》——《季风》篇中就有“籊籊竹竿,以钓于淇”,的诗句

《庄子·刻意》中也有:“就薮泽,处闲旷,钓鱼闲处,无为而已矣”,的句子。

“姜太公钓鱼”更是家喻户晓的故事。

宋代哲学家邵雍在《渔樵问答》一书中,对竿钓渔具曾作了详细的讲述:“钓者六物:竿也,线也,浮也,况也,钩也,饵也。一不具,则鱼不可得。”他所说的六物,至今仍是竿钓的基本钓具。

商榷只是闲得无聊,才接受许跃军的提议出来钓鱼。

对选择看水、选位、布窝、引鱼等一概略过,连鱼饵都是现挖的。

只是见湖水清彻,甩杆尽量甩的大力,下钩也下的远了点。

“吕尚盖常穷困,年老矣,以鱼钓虷周西伯猎,果遇太公于渭之阳。”

“昔日白头人,亦钓此渭阳。钓人不钓鱼,七十得文王。”

商榷见许跃军红着脸,坐在一旁,笑着吟道:“今榷垂钓于斯,不知钓鱼乎?钓人乎?”

许跃军很很地瞪了他一眼,往树杆上一靠,说道:“你够了,调戏我有意思是吗?”

商榷点点头,肯定道:“有意思。”

说完又是一阵嗤笑。

许跃军气愤地哼了一声,说话:“你后面有什么打算?真得跑遍全国辨认植物?”

商榷说道:“不然呢,天天来北海公园钓鱼吗?”

许跃军努道:“说正经事呢。”

商榷正经起来,说起了正事,他道:“各地还是要跑的,但不一定要我亲自去,我可以画一些植物的图片,让各地自己先找找看。”

“我想跟爷爷申请承包一块地,建一个生态园,提高一下咱们的农作物产量,按照科学的方式种植、养殖,两三年见到效果,到时候不用我说,大家都跟着学。”

许跃军问道:“产量很高?”

商榷点点头,说道:“亩产能提高一半以上……具体产量还要看地块质量决定,但肯定比现在的亩产高。”

许跃军说道:“一定要建生态园吗?不能直接把办法告诉大家吗?”

商榷摇摇头,说道:“农耕关乎民生,不能轻易更改,只有见到真实效果才能有说服力。”

“我们先在京城周边选一块地做试验田,等成功了,再选从不同地方位选土质不同的地块进行二次试验,然后再从全国各地选择地块进行三次试验,三次试验成果进行对比,效果显著才能全面铺开。”

许跃军也点了点头,这确实是个严谨的方法,比直接宣传方法有效果的多。

也更能让人接受。

他不知道的事,商榷是想通过这种方式......

(本章完)

点击下载,本站安卓小说APP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