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莹在办公室待的时间较长,门口已经出现了严重的排队现象,队尾甚至排到了隔一个门的魏建恒的门口,魏建恒出来去卫生间,发现这个现象,特意走进白起的办公室:“白总,让大家进来等吧?”
白起赶紧苦笑道:“进,进,就怕装不下。”
钱莹赶紧起身告辞,后面的人鱼贯而入。
终于又把眼前的人都打发走,白起口干舌燥血压高,看看表,又已经八点多了。
最近事情太多,白起几乎没有时间主动思考,但他心里一直装着几件事,也到了不得不办的时候了,再拖下去,会对龙州一建产生很不好的影响。
首先是资金集中。这是白起自己想做的一件大事,给龙州建筑集团的报告里也提到了,通过资金集中,可以让目前已经沉淀的资金中的一部分,成为流动资金,为企业运营发挥作用,据估计,这部分资金大概有一点五亿到两亿元,盘活两亿元,也就意味着可以节约两亿元的贷款利息,那一年就是一千多万纯利,还不算少折腾两亿元贷款所带来的工作压力的降低。
这是一个好会计的价值体现。
但这需要过程,春节前正是还贷、放贷高峰期,这时候如果能把资金集中起来,效果最好。但这个好提议要想执行下去很难,联营人一定会反对。目前需要集中的资金,主要都在联营人为了确保自己的项目资金需要而单独开设的共管账户里面,想要把它集中起来,可不是一道行政命令就能达到的。这些联营人背后都有千丝万缕的网络,他们的利益,可不是那么好动的。
对于这一点,白起心中还比较有把握,一是因为这件事本身对龙州一建确实有很大好处,而且上过龙州建筑集团董事会,大BOSS们都赞成,现在新领导也不应该反对。二来,这件事如果定下来,肯定是白起自己去落实,别的班子成员表面上也没有反对的理由,至于私下里会触碰谁的蛋糕,一心为公的白起有信心一一解决。
白起比较担心的,是人的问题。事情需要人去做,白起自己浑身是铁,也碾不出几颗钉。可白起这段时间来经常听到员工,尤其是青壮年骨干们的抱怨声,他非常担心春节后,龙州一间会出现离职潮,事实上这种离职潮在龙州一建已经连续出现好几年了。
资金问题应该是以刘静恬为主,据最近一段时间的考察,他发现刘静恬也确实很能干,但脾气也不小,对企业很不满意,经常抱怨,如果再给她增加工作量,而不给个人成长上的好处,白起担心刘静恬会走。
刘静恬已经是部门副经理,给她升职,白起自己说了不算,需要过党委会。实际上也就是需要得到三个正职的批准,白起决定试一试,毕竟刘仁静被白起调离后,财务部空出来一个常务副经理的位置,到现在还没有补充。
如果刘静恬能顺利升职,财务部就又空出来一个副经理的位置,白起想让王子奇顶上。
资金问题之外,是清理账户工作,龙州一建共有各种形式的账户接近两百个,白起初步分析,其中至少有五十个是闲置的,应该清理,(关于闲置、失控账户的危害和清理它们的重要性,前文曾多有描述,此处不再多说。)如果王子奇也能顺利升职,可以让他协助刘静恬做这件事。
白起想做的第三件实事是春节前的收款,这本来是一件常规事项,但白起经过这段时间发现,龙州一建有很多债权都很模糊,项目经理说,对方欠很多钱,但却拿不出结算书,也就是说,对方其实没认可这份债务,或者说,债务存在较大的歧义。
对于项目经理们的说法,白起很清楚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干:大概率,这项目是已经亏损了,如果按照甲方认可的数额结算,项目经理就得承认,已经亏损了,随之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但不结算,拖下去,就还有的说。
对于企业,这种做法有百害而无一利,对于项目经理个人,则有百利而无一害。
白起想在内部推行一种新做法:施工项目竣工后一年内必须结算,超过一年未结的,内部考核按照结算报出价与甲方认可价的均值计算,超过两年未结的,按照甲方认可价计算,当然,还有一系列细致的配套方案,白起已经思考的差不多了。
而对于龙州一建与下游分包方的结算,也同样适用上述规则,不同的是,按照谨慎性原则,不确定的债权,按最小可能算,不确定的债务,按最大可能算。
结算工作并不归白起管,但如果换个名词,叫成本管控,或者坏账准备,那就妥妥是财务的事情,归白起管了。
这个方案肯定会遭到很多项目经理的反对,但对公司有百利而无一害,而且,这件事情总体推进,春节前可能来不及了,但还是应该在春节前把方案定下来,把风吹出去,白起相信,这对春节前的收款和付款都会有帮助。
做好这一切,还是要先解决人的问题,刘静恬和王子奇两人的任职问题,一定要解决,而且白起相信,稳住了这两人,可能会间接的稳住更多的人。
如果是田壮壮还在,白起不用担心,但黄锦鸿等人刚来不久,自己就要提拔两个人,他们会同意吗?白起心里很没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