艳辉看那微信,全文如下:
如果我能见到写这篇文章的“经济学家”,一定会打他的手心!这篇文字毫无经济学逻辑可言,经济学是一门很严肃、很认真、逻辑清晰、条理分明的学问。本人大学学了四年经济学,又从事了三十年的财经工作,至今不敢说自己是“经济学家”,但我敢说,我比这位自称是“著名经济学家”的小作文作者高明很多很多,简直不可同日而语。
咱们暂时避开经济学这门高深的学问,只说一些普通老百姓能懂的语言和现实情况。1990年,我们已经认识了,而且基本都成年了,对各自家庭的财富情况也都有印象,而且,当时各家各户都差不了太多。
以诗人你家为例,当时家里有四口人,在离镇五里路的村子里有三间房,一个小院子,另外有马一匹,自行车两辆,手表、缝纫机、黑白电视机、收音机,单缸洗衣机,值钱的基本就这些了,另外还会有些粮食、猪、鸡、鸭、衣服、被褥之类的,简言之,加在一起,按照当时的价格计算,应该到不了一万元,因为当时有一个很明确的说法,叫做“万元户”,据我所知,咱们班绝大多数家庭都达不到万元户的标准。
咱们假设你家当时全部财产已经够一万元了,因为本文要讨论的是通货膨胀的问题,所以,财富的计量方式再用货币就不合适了,要做一些改变,我们以实物来计算,这样可比性会更强一些,对于实物的选择,经济学上一般用黄金,但鉴于咱们当年谁也没见过黄金,咱们之间讨论问题,用黄金就不合适了,还是用一种当时和现在大家都熟悉的实物比较好,我就拿自行车做参照物吧。
当时一辆自行车的价值大约二百元,即你家庭全部财富值五十辆自行车,人均十二点五辆。我家的水平比这还要低一些,我估计人均到不了十辆,咱们班绝大多数家庭都是这个水平。
诗人和其他几位同学都表示认可。
白起继续写:诗人你家现在有多少财富呢?我不是很清楚,但我大概知道,应该没有我多,另外,咱们班上应该还会有几个人比你多,同时也会有不少人比你少,你基本就是中间水平,所以,咱们还可以继续以你为代表,来计算财富。
据我所知,你家在省城有一套一百平米的房子,价值约二百万,另外,你的座驾我也坐过,价值二十万,另外,你家肯定也还有存款、手机、手表、衣服、首饰、彩电、冰箱、洗衣机、各种家具等,不好细算,我估计总共加起来,五十万肯定是有的,一百万甚至更多,也是有可能的。咱们只按五十万算,你放心,我不找你借钱,你自己说,有没有这么多?
诗人表示认可。
白起继续写:现在自行车种类很多,价格也差距很大,不过,大约一千元一辆,质量和功能就比当年的自行车好很多了。所以咱们按一千元一辆算,你家的财富现在总共有二千七百辆自行车,三口人,人均九百辆,比起当年的十二点五辆,可谓云泥之别。
拥有财富的差距如此之大,怎么能瞪着眼睛胡说,说现在比以前财富缩水了呢?还四十倍,写这种文字的人,肯定是别有用心,打他手心都太轻了!
下面咱们回到经济学这个层面来看这个问题。首先,从经济学这个层面来讲,我刚才只以自行车来计算财富的方式,太粗糙了。
如果严谨起来,我们至少还应该再取几个样本,比如以黄金的数量、以大米的数量、以母鸡的数量、以苹果的数量、以羊的数量来计算,然后再取加权平均值,注意,是加权平均,不是简单平均,结果会有所不同,但趋势应该是相同的,咱们只是同学间讨论,不用那么严谨,只用自行车,应该可以代表趋势了。
其次,你的这个“经济学家”仅凭货币量是三十年前的四十倍,就断言,老百姓的财富缩水了四十倍,是大错特错的,他连最基本的社会财富的变化都不考虑么?
我们国家,或者我们每个家庭,现在拥有的财富,和三十年前相比,绝大多数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就说你诗人,现在开着一辆价值二十万的座驾,三十年前敢想么?作为咱们镇子也一样,咱们当年只有镇南有一条窄窄的公路,我当年骑自行经过那里,还都觉得很美,路也很宽,现在再去看看,那是多窄的一条乡间小路啊,为什么呢?
没有比较就没有认知么,我们镇子现在北面有一条国道通过了,镇中间好几条宽阔的大马路修起来了,就把乡间小路给比下去了。三十年前,咱们镇上只有十字街那里有一栋三层的百货大楼,现在呢,这镇上有多少楼,谁还说得清?这些不都是财富么?
再有,我再说一遍,经济学很复杂的,货币发行本身也是一门很复杂的学问,他不仅要考虑社会财富总量,还要考虑刺激或抑制经济发展、对外贸易、外汇储备、国际间经济博弈等等诸多因素。即便是通货膨胀,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也很复杂的,不是简单的只要膨胀了就不好,适度膨胀是有助于经济发展的,当然,多少是“适度”,不是三言两语说得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