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关二也是存了这样的心思,虽然志气也在厂里添了份子,但是毕竟秀秀才是占大头的,确实不适合把厂子建在陈洼村。
关秀虽然心里存了担心,但是所有人都不同意把厂子建在陈洼,她就重新再考虑吧。
“也不是不可以,只是三大娘太能闹腾了,我是不想和她家有什么牵扯。”
彭涛就劝说媳妇,“三大娘就是再混,她也不能睁着眼说瞎话,把那片地说成是她自己的吧。村里人能愿意?”
彭涛觉得只要他们把想法说出来了,给够钱,然后由村支书出面去解决这件事儿,自己家根本就不用和三大娘一家对上,就能把事情解决掉。
关巧第二天也回了一趟娘家,也难为她了,大着肚子还能骑车几个小时回家。
她是回家给自己妈送席面上吃剩的菜的,凭什么她家花钱买的饭菜要便宜外人,一丁点都不能给关秀家留,所以在付完账之后她就将所有菜都打包了,包括汤汁和肘子骨。
这次回家就是把这些“好东西”给自己妈送回来的,顺便再说一说关秀一家有多么可恶,太爷爷有多么偏心。
也是巧了,关巧刚到家里,彭涛开车就带着关秀回村了。
在关爸和关大的陪同下他们去了村室,本来关秀也是准备要去的,但是厂里临时有个急单,关妈不太熟悉,需要她在厂里教,所以就留在了家里。
在村室,彭涛一把自己的打算说出来,村支书心里就乐开了花,没有想到自己任期还能为村里办这样一件好事儿,如果厂子红火了,说不定他还能因此往上升一升呢?
“侄女婿,你这个想法很好,等这个厂子建成之后,你和秀秀就是咱们村的恩人了。这能解决多少家的生计问题。”
村支书和关爸是同辈的人,两家血缘关系远了去了,但是为了显得和彭涛关系亲近,连彭涛的名字都不喊了,直接称呼一声侄女婿。
不怪村支书高兴,而是他们这个地方是有名的穷,不像离城近的那几个乡镇,能进城务工。
他们这里的村民想找个工作难上加难,这也是为何关巧一个普通的工人,就能在村里这么有面子了。
县里也十分重视这个问题,一直想要找个致富的路子,可是穷乡僻壤的,就是有外地的大老板过来投资也不会上这片来的。
村支书才四十多岁,也是个有想法的人,正想着做出一番事业的,没想到瞌睡了就有人送枕头,彭涛这个忙他一定要帮,还要大张旗鼓的帮。
所以,他当场就拿起一个大喇叭开始在村里吆喝。
“开会了开会了,大家都上村室院里去开会。”
三大娘正在家里拿着半拉馍蘸着汤汁吃呢,听到村支书叫开会的声音,不耐的翻了一个白眼。
“瞎吆喝什么呢?都不让人清净一会儿。”
作为农村出去的孩子,关巧是知道村里开会一般都是有大事要发生的,所以就劝说自己妈。
“要不您去看看?说不定是有什么好事儿呢?”
“这又不是你们城里人,能有什么好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