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这件事错不在我,要不然我借机耍赖,直接请辞?】
听到朱榑前边的心声时,朱元璋还觉得有些道理,可到了后面,却是越听越不满意。
特别是听到朱榑想要请辞,朱元璋更是几乎恼了。
他吸了口气,冲着朱榑说道:“齐王,来时你应该也瞧见了,外面那些,可都是参奏你的;你可有什么要说?”
朱榑冲着朱元璋共境地行了一礼,这才开口。
“会禀父皇,昔日周公尚且要被诟病、猜疑,又何苦是儿臣这等庸碌之辈。”
朱元璋没想到,朱榑会用周公自比,不禁有些诧异。
而大臣们,则是更恼怒了。
毕竟千古以来,不知多少能臣干吏,可都是以周公为楷模的;而朱榑在他们眼里,却是董卓、安禄山之流,乃是天下最大的祸患。
学士吸了口气,壮着胆子,喊道:“齐王,你兵围国子学,还强行带走了两人,这还不是过错?”
朱榑不怒反笑,走到那名学士面前,上下打量了一番。
见朱榑这副模样,那学士有些诧异,正要追问,可朱榑却在此时开口。
“本王带兵前去,的确没错;可本王几时围了国子学?再者说,那两人是本王请去的,当时的百姓,都可佐证。”
学士闻言,一时间却也不知如何分辨。
他当日并未在场,如今又是在御前,若是没有证据就胡说,只怕会有不小的麻烦。
而朱元璋此刻,却也总算明白,为何朱榑带了锦衣卫,却并没怎么动用,甚至只是让其驻扎在各处出口。
很明显,当时朱榑就已经预料到,会有大臣阶级发难,所以他已经做了万全之策。
想到这里,朱元璋心中对朱榑又多出几分好感,甚至隐隐地,开始期盼起,朱榑能够真的开始监国。
“几位,你们也都瞧见了。齐王已经说了当时有百姓围观。
那你们这边,可有什么证据,或者有什么证人可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