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臣觉得,眼下倒是没什么,只是日后,大臣们只怕还是会使绊子。
您也知道,大明开国以来,任用了不少文人大儒,这些人平日里聚在一处,畅谈无阻,便是皇室的事,也向来没什么忌讳。
若是有了这锦衣卫,监察百官,这有些话,便不好再说。
况且胡惟庸一案牵扯甚众,不少人都如惊弓之鸟,若是此刻设立锦衣卫,想来他们必然会觉得,陛下还没打算放过他们。”
毛骧说这些时,身上都已经开始冒汗,眼神也变得有些闪烁。
瞧着毛骧这幅样子,朱元璋便知道,这家伙究竟顶着多大的压力,才敢说出这些。
当年他选择毛骧执掌亲军都尉府,那便是看中了他身上那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气度。
可沉浮几年,如今的毛骧竟也变得瞻前顾后,有此便不难看出,这份差事是多不容易。
想到这些,朱元璋心里,反而更加笃定,要成立这个锦衣卫,用以检查、敲打百官,免得他们过于肆无忌惮。
当下,朱元璋道:“这些都是后话,既然你也觉得此事可行;那你可有什么想法?”
毛骧本以为,朱元璋该是都想清楚了。
因而此刻听到这话,本能地便觉得,这是在考较自己。
思忖许久,毛骧道:“臣以为,陛下可以下旨,在军中抽调人手,以军队名义,组织衙门,对外并不说明衙门的职司。
待到锦衣卫站住脚跟,再公之于众,到时候,百官即便是有什么想法,也是为时已晚。”
朱元璋闻言,心中觉得这也是个法子,只是若非没有别的选择,他实在不愿意用这招。
毕竟他可是皇帝,行事如此鬼祟,难免要被人诟病。
况且一旦用了这个法子,到时候,群臣更会觉得自己心胸狭隘、嫉贤妒能。
甚至这锦衣卫日后的声誉,也必定糟糕至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