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我们要积极培养孩子的自觉性。我们除了要正面提醒他应该做什么事情之外,也可以从反面对他进行教育。比如,关于随手关门这件事,当他某天回到自己的屋子没有随手关门时,我们先不要去提醒他,直到他自己发现他冷、很吵之后,他就会自己去关门。而这时我们再去提醒他加强记忆,他就能自觉记住随手关门了。
21. 先把作业写完再说!——在不经意间就伤害了孩子
孩子回到家,总是会迫不及待地想要把他在学校、上学放学路上遇到的各种事告诉妈妈,尤其是当他遇到什么开心的事情时,他的这种表现就会更加迫不及待。可我们面对孩子的兴奋,却会经常直接就浇灭他的情绪:“先别说那个,你作业做完了吗?作业做完了再说!”就这样的几句话,可能就会对孩子造成伤害。
小轩因为在学校里助人为乐而受到了老师的表扬,他很兴奋地跑回家,想要第一个告诉妈妈。小轩冲进家后书包都没顾得放下就跑到妈妈面前大声说:“妈妈,我告诉您一个好消息……”可妈妈却直接打断了他的话:“什么好消息不好消息的,你的作业做完了吗?我不是一直告诉你回家后一定要先做作业吗?跟你说了多少遍了你都记不住。总说这些没用的话干什么?快写作业去!”
小轩原本兴奋的表情立刻不见了,他张了张嘴,后面的话又咽了回去,只得低了头说:“知道了,妈妈,我这就去做作业。”
原本快乐的心情,原本高涨的热情,妈妈一句话就让小轩彻底“冷”了下来。表面看去,小轩是听话了,乖乖去做作业了,但妈妈有没有想过他的内心呢?有没有想过,我们对待小轩用这样的态度,那么他以后还会不会愿意和妈妈多说自己的事情呢?我们的这种冷冰冰的态度往往在不经意间就伤害了他,我们有没有发现呢?
虽然学龄儿童的确是该以学习为重,但他的生活却并不能全被学习所占据,我们该给他享受生活与快乐的时间。
▲ 不要总拿作业“说事”
教育孩子时,我们总是很容易张口就说“你作业做了吗”、“别在这儿磨蹭,快做作业去”等等一类的话。似乎“作业”已经成了我们“对付”孩子的一种工具,动不动我们就把作业搬出来,来催促孩子快些做该做的事,同时也制止他做我们不愿意他做的事。但孩子很明显并不喜欢我们这样的做法,因为这会带给他一种压迫感。我们总是将他的“作业”挂在嘴边,他也会感到很不自由。
所以,我们不要总拿孩子的作业“说事”,不要总站在教育者的角度居高临下,也要适当地从孩子的角度出发,体会一下他的心情。教育他时,也可以就事论事,就发生在他身上的事给他讲道理,就他讲出来的话来引导他有一个正确的思想。虽然培养孩子学习的自觉性与积极性很重要,但让他拥有一个快乐的心情也很重要,只有他的内心没有那么大的压力了,他的情绪能自如地释放出来了,他才可能学得进去,动作也才能变得迅速起来。
▲ 用一种合理的方式拒绝孩子
有时候孩子过来跟我们说话的当口,恰好我们正忙得不可开交,我们希望孩子能自己去做自己的事情,也希望他不要将时间都浪费掉,所以我们才会催促他赶紧去做作业。虽然,这样的催促也是一种拒绝他的方式,但却会让孩子因此而受到伤害。
来听听一位妈妈的教子经验:
我女儿是个小快嘴,有什么事都要立刻说出来,有时候只要她的话匣子打开,她可能会只顾了说而忘记一切。一次,她说她参加了学校的合唱队,就这么一件小事她从回家到吃饭就没停过嘴。吃完饭,我看她依然意犹未尽,可她的作业还没写,于是我便打趣她说:“啊呀呀,我们家小歌唱家难道要说得比唱得好听吗?我说小歌星啊,你那可爱的作业本也很想听你说说话啊!”女儿一听,这才想起来她作业没做,连忙跑去写作业了。
这位妈妈是不是很有智慧?这也就是在告诉我们,如果要拒绝孩子,我们完全可以换一种方式。当孩子想要和我们说一些事情时,我们正忙,或者我们想要他先做完作业,那么我们就可以说:“我能体会你的心情,不过我们是不是应该先把作业做完?之后妈妈一定会认真听你说的,好吗?”这样的回答会带给孩子温暖,虽然他依然会因此而有些小小的不情愿,但他多少还是能理解我们的。
▲ 多对孩子表现出关心来
虽然我们都说自己很关心孩子,可实际上,我们所关心的不过是孩子的表面罢了。我们关心的,不过是他的学习如何,他与别人相比又如何,他有没有被别人超过,等等。可我们却并没有真正关心孩子的内心,我们的关心很大程度上都与我们自己的面子相关,毕竟孩子学习好、各方面都好,最感到骄傲的就是我们。很显然,我们这样的态度并不是真的在关心孩子,一旦孩子发现了这一点,他在其他方面也会变得懒惰起来,动作也就变慢了。
所以,我们该多为孩子想一想,多和他进行换位思考,尽量理解他内心的想法。我们的关心应该从学习上逐渐扩展,扩大到他的生活、思想上,扩大到他身边的各种事情上,我们要让孩子感受到我们对他的爱,使他的积极性能够被调动起来。
22. 他干什么都慢!——别用“反话”刺激孩子,要正面鼓励他
我们经常习惯于说“反话”,就是当看到孩子动作很慢,那么我们大多数情况下都会说:“就是这么慢,总是辜负我的希望。你怎么干什么都那么慢呢?”我们当然知道孩子并不是做什么都这么慢的,说这样的话的目的,无非就是想要刺激一下孩子。
但我们应该明白,激将法并不是对谁都能用的,也不是无论什么时候都管用的。假如我们经常用这样的反话来刺激孩子,那么他可能就会产生自暴自弃的想法。
妈妈经常习惯性地催促肖敬,“你倒是快点写作业啊”、“动作快点!不然要迟到了”、“你怎么总那么慢”……类似这样的话在妈妈那里似乎已经成为了口头禅。开始的时候,肖敬还觉得妈妈说得对,他也想要努力快一些。可妈妈总是这样说,时间长了,他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就是快不了。
后来,有一次因为他早上太磨蹭了,刷牙洗脸吃饭就耗去了很多时间,等到要出门时,穿鞋也慢悠悠的,妈妈看着表着急地说:“哎呀!我说你能不能快点!你看看你,干什么都不行!穿个鞋也这么慢!”肖敬听了,心里老大不高兴,他手里的动作也更慢了,他心想:反正妈妈总说我不行,我一定就不行了。既然不行,那我还那么拼命干什么?有了这样的想法,肖敬再做什么都提不起干劲来了,他的动作也变得越发磨蹭、缓慢。
妈妈的“反话”也许在一开始会对孩子有一些作用,可能也会刺激他想要追求上进,就像肖敬当初那样。但当孩子的头脑中接受了太多这样的反话后,他就会和后来的肖敬一样,形成“反正我也不行”的认知。我们并不愿意看到孩子这样自暴自弃,所以这也是在提醒我们,不要总用反话去激励孩子,要鼓励孩子就从正面去鼓励,多给他一些力量。
▲ 任何场合都不要否定孩子
所谓否定,就是用来否认一个事实的成立、存在或真实性的。我们总是偏爱使用“否定”这种形式来描述孩子,比如,当孩子明明做得很好时,遇到有人夸奖他,我们就会说“不行,他做得还不好”;而当孩子原本做得就不好时,我们更是很“实在”地将孩子的缺点直接就展现给人看,说他“他干什么都不行”。可以说,我们几乎是完全不分场合的就去否定孩子,可这样做的后果却是孩子越发失去求上进的动力。
我们该是对自己的孩子抱有希望的,首先就要肯定他的优点,就算是他有缺点,我们也要多鼓励他弥补缺点,而不是在一旁用否定来给予他心理打击。毕竟,作为妈妈来说,倘若我们都不愿意肯定自己的孩子,他又怎么可能建立起自信心来呢?尤其是在当他出现磨蹭拖拉时,我们绝对不要将他的慢扩展成他做什么事都不行,毕竟努力改正一个缺点总要比改正全身的缺点容易许多。
▲ 别随便用“不行”来评价孩子
也许是不经意而为之,我们在催促完孩子“快点快点”之后,大多数会加上一句“你怎么干什么都这么慢”或者“你真是干什么都不行”。说这样的话我们无非是想刺激孩子再快些,动作再麻利些。可是孩子却往往并不能“如我们所愿”,绝大多数情况下,他都会“反其道而行之”——越来越慢。
因为我们的一句看似无意的“不行”,使得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就认为自己可能真如我们所说“做什么都不行”,当他逐渐放弃努力时,他最后的结果只剩下“不行”这一条路了。
所以,我们不要随便就用“不行”二字来评价孩子,要能肯定他行的地方,之后再给他指出不足,如果可能我们还要给他以指导与建议,帮助他将“不行”变成“行”,这样的做法才是正确的。
▲ 学会从正面去鼓励孩子
“你很努力,我期待你更加努力,争取能取得好成绩。”
“你应该试试看,我相信你一定能做到!”
“为什么不行?不要说自己不行,你还没尝试,不要退缩!我支持你!”
……
这样的正面鼓励的话语,带给孩子的是前进的力量,这将能激励他勇敢面对困难,并有可能使他最终战胜困难。如果我们相信孩子能行,那么他最终也许会给我们最好的回报。
当然了,这种鼓励也要实事求是。我们要根据孩子自身的能力给予合适的鼓励,不能说孩子原来很慢,我们鼓励之后,就要求他动作马上快起来,这也是不可能的,孩子可能还会觉得我们是不是在取笑他。我们的鼓励应该贴近孩子的实际,给他设立一个“跳一跳就能达到”的小目标,当他达到目标时,我们也不要吝啬表扬,这也是为了能让他有更大的进步。
不过,我们也不能总是鼓励孩子,偶尔也可以用反面的话来给他敲一敲警钟。总之,这种鼓励与反话是要靠我们灵活掌握的,我们不能太拘泥于某一种形式。
23. 要有个女孩样!——想让女孩“文静”,但她可能会变“拖拉”
我们中大多数人可能都看不惯女孩子风风火火的样子,我们更希望她能安安静静地将事情做好。说得通俗一些就是,我们想要自家的那个小女孩有个“女孩的样子”。可问题就来了,什么样才是“女孩样”呢?
小雅原本是个急脾气,她无论做什么都急,哪怕是早上刷牙洗脸她也能在两分钟内就做完。可她的急却使得她做事很不完整,还说刷牙洗脸这事,虽然她刷完了、洗完了,但牙膏沫却还停留在她的嘴角。
妈妈觉得,女孩子怎么能这样呢?于是她经常在小雅急火火地做事时对她说:“女孩要有女孩的样子,你怎么总这么急?你看你着急火燎的,一件都干不好。”之前妈妈说的话,小雅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后来小雅进入了青春期,她的自尊心变得越发强烈,再听到妈妈这样说,她也觉得脸上有些不大好看。
以后的日子里,小雅格外注意自己的言行,牢记妈妈说的“不要着急,女孩要文静”,她的做事速度逐渐慢了下来。开始妈妈还为她的这种转变感到很高兴,可一段时间之后,妈妈感觉有些不对劲了。小雅的确是慢了下来,可她又变得太慢了。依旧是早上刷牙洗脸,以前她两分钟就洗好了,可现在20分钟还不见她从卫生间里出来。妈妈进去一看,她正慢慢地在脸上涂洗面奶……
妈妈一下子又觉得头疼了,她要的文静可不是这样子的慢性子啊!
女孩样子究竟是怎样的,我们内心可能都会有不同的标准。不过,文静却是我们普遍都认同的一点。显然小雅的妈妈也是这样认为的,但她经常给小雅“灌输”的所谓的“文静”理念,却让小雅误理解成了“缓慢”,这才是导致她最终变得拖拉的直接原因。
“要有个女孩样”,我们这样要求女孩原本没有错误,不过我们也要多考虑一下,千万不要使我们自己的思想变得过于狭窄。
▲ 我们先要明白文静的真正意义
所谓文静,是指的一个人的性格文雅娴静。不过,并不是所有的女孩都必须要成为这个样子,有的女孩也会性格豪爽,有的女孩也会开朗大方,难道我们能说这样的女孩不讨人喜欢吗?而且,有的女孩虽然性格是外向的,可她做起事来却很是干练麻利,事情也会办得相当稳妥,难道我们不期望自己的女孩有这样的办事本领吗?
其实,我们内心所谓的“希望女孩能文静一些”,只不过是希望女孩能够有一种沉稳的态度,希望她在做事的时候不要毛手毛脚,不要瞻前顾后,更不要虎头蛇尾。我们只是希望她能将万事都尽量考虑周全,做事最好是保质保量又有速度。也就是说,我们需要自己先透彻理解了我们想要的那个“文静”到底是什么意思,这才能更好地去培养女孩。
▲ 提醒女孩“文静”和“缓慢”不是同义词
就像前面故事中的小雅那样,很多女孩都会将妈妈说的“要文静”理解为:做事就是要慢下来。所以我们该提醒她,文静与缓慢并不是同义词。文静是在帮助女孩提高办事的效率与质量,而缓慢只不过是让她的动作变得慢了而已,后者显然只是一种表面文章,但对事情的影响却会很大。因为缓慢做事,除了会延误大好时机,更会影响办事质量。
我们要在自己理解了“文静”意义的基础上,向女孩解释清楚要她要有女孩样、要文静到底是什么意思。要帮她彻底区分“文静”与“缓慢”,告诉她文静是希望她性格文静、做事稳妥,而不是让她将自己的速度放慢,虽然放慢速度的确能让人有更多的思考空间,可她的这个慢也要有个度,不能太过缓慢。当女孩内心逐渐明白什么是真正的文静之后,她才有可能向着正确的“文静之路”去努力。
▲ 教女孩学会“动静结合”
有的女孩可能还会产生这样的想法,因为妈妈说了要“文静”,于是她无论做任何事就都要文静,也不管那事有多么着急,她依然不紧不慢地做着,完全不理会时间的浪费。其实这样也是不对的,我们该教女孩学会“动静结合”。她应该学会分析事情的性质,看看是不是需要尽快处理,如果需要的话她也要能快起来。而且,要做这件事她都应该进行哪些准备,在做事的过程中她又需要格外注意哪些细节,这都是她要考虑的事情。
会“动静结合”处理事情的女孩,能更合理安排她自己的事情,并能掌握好她自己的办事节奏,这对女孩未来人生事业的发展将会有很大的帮助。
24. 你可是个男孩呀!——别暗示男孩懦弱,否则他会没自信,更“拖拉”
我们都希望男孩能成为一个勇敢、坚强、豪爽、麻利的男子汉,所以从男孩很小时候起,我们就会用这样的标准来要求他。尤其是当男孩遇到一些什么困难、经历了什么挫折,我们都会张口就说:“你可是个男孩子!”
这话听来似乎是有些道理,因为我们都知道男孩应该有怎样的个性。可是,我们说出这样的话是想要提醒男孩什么呢?提醒他要勇敢吗?但很多男孩在我们这样的话语之中,感受到的只是他自己的懦弱,他的自信心一点一点地被这句“你是男孩”磨灭掉了,他较之前可能会更加拖拉,动作更加快不起来。
早上,江元起晚了,妈妈一直在旁不停地催促他,要他动作快一些。江元在妈妈的催促声中好一阵手忙脚乱,不是没挤牙膏就刷牙,就是吃饭着急烫了嘴。
妈妈看到这样的情景,皱着眉不住地摇头。最后眼看要出门了,江元的书包还没收拾好,鞋子也还没穿,妈妈又是好一阵数落:“我说你快一点行不行?你可是个男孩子,怎么干起事来还不如邻居家的小美?你看人家那小姑娘多快!看看你,一个大男孩动作都这么慢!哎,我说你倒是快点啊!”
江元听了妈妈的话,心里老大不痛快,手下的动作也不自觉地就慢了下来。
其实男孩都有争强好胜的心,可关键就看我们该如何引导他,使他的所作所为能真正体现出这种精神来。像江元妈妈这样,用“你是男孩”来刺激他,这就是在暗示他现在是不行的。更何况,她还用邻居的女孩来作比较,这更是在“提醒”江元,像他这样的就算不上是男子汉。相信任何一个男孩都不愿意听到我们说出这样的结论吧?而也正是因为对妈妈这句话的反感,才使得江元变得更慢了。
我们需要改变我们的这种思想,不要总用男孩的这一“身份”来提醒他,这对他其实也是一种打击。换位思考一下,假如我们现在身处要职,别人总说“你可是领导”这样的话来要求我们,我们不是要被这样一个称号约束住了吗?难道我们的内心不会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吗?我们是成人,可能能将这样的话当成是动力,但男孩还是孩子,他的心理思想都不成熟,这样的话对他来说只能是压力。
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对待男孩呢?
▲ 别总用“催促”来刺激男孩
乍一看上去,“别总用‘催促’来刺激男孩”这句话有些别扭,不过我们仔细想一想,应该就能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比如男孩怕黑,晚上不敢自己上厕所,我们却“催促”他说:“你可是个男孩子!快去呀!别磨磨蹭蹭的了。”这样的催促其实并没有什么好效果,得不到妈妈鼓励的男孩,再做事时可能会更加没有自信,他会更加怕黑。而且,妈妈的这种“男孩就该什么都不怕”的定位,还会给他带来一种心理负担,他会认为,自己是个男孩还这么胆小很丢人,他可能还会因此而封闭自己,从此不再和外界交流。
我们不要总用这样的催促来刺激男孩,应该多给他一些鼓励,换一种说法。还用怕黑这件事来说,我们完全可以这样说:“我们是小男子汉,才不怕黑呢,对不对?我们只要勇敢一些,就能战胜它!”这样的鼓励就会唤起男孩内心的一种“英雄心理”,如果我们再能将英雄故事结合进来,给男孩树立一个榜样,他可能就会变得积极起来。
▲ 多给男孩表现的机会
成南和妈妈一起去菜市场买菜,回家时,妈妈手里拎了两个袋子,一轻一重。妈妈对成南说:“帮妈妈一下吧,两个袋子有些沉。”说着,她将重的那个袋子递了过去。
成南拎着袋子,刚走了没几步就抱怨了起来:“妈妈,这袋子太重了,我快拎不动了。”妈妈却笑着说:“哦?你看妈妈可是女人,我都拎得动。我们家的男子汉难道甘心落后吗?我相信你,你一定能拎得动的!”成南一听,来了劲头:“妈妈,我可不能输给您!您瞧着吧!”说完,他使劲拎起了袋子,快速向家走去……
同样的场景如果换成是我们,我们多半会将轻一些的袋子给男孩,甚至有人都不愿意让男孩去帮我们拎袋子。大多数人的想法都是,男孩还小,他现在怎么能做这样的事呢?但一遇到男孩慢吞吞做不好自己的事情时,我们却又会说“你可是男孩子”,这不是前后矛盾吗?
我们该多给男孩一些表现的机会,要允许他帮我们做一些较重的活儿,使他的各项能力都得到锻炼,这样他也会掌握很多做事的技巧。
▲ 及时夸奖男孩的勇敢与努力
夸奖能帮助男孩克服懦弱,增强自信。所以当男孩有了进步、能快速做完一件事、能帮助我们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时,我们不要吝啬对他的表扬。比如我们可以说:“真厉害呀!你能自己独立完成一件事了,不愧是我们家的小男子汉!”这样的夸奖带给男孩的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这样的夸奖也正好满足了男孩想要成为真正男子汉的心理,他在这样的心理的引导下会做得更好。
夸奖时我们要注意,应该就事论事,要能说出男孩为什么受到表扬,不要很笼统地就说“你真棒”,有实际意义的夸奖才能使男孩真正受到鼓励。
25. 不着急,不急!——提醒自己“不着急”,放慢自己的节奏
很多时候孩子的速度可能并不慢,但我们总觉得他很慢,于是我们不自觉地就会催促他 “快点快点”。可事实上,是我们自己太着急了,所以才会觉得孩子动作缓慢。
我们可以想一想在孩子刚刚蹒跚会走的时候,我们要么扶着他,要么在不远处等着他,看着他走不稳还要走的样子,我们大多都会说:“慢点、慢点,宝贝慢慢来。”我们的笑容以及这样温柔的声音会带给孩子温暖,他便也会笑着向我们扑过来。想起这样的一幕,我们是不是也会自然从心底笑出来呢?
在孩子小时候我们会嘱咐他慢一些,可当他逐渐长大后我们却又会那样急切地催促他。有的妈妈说:“孩子小时候什么都不懂,当然要慢慢地教他;可他长大了,他就得要懂事,要还是像小时候那样慢,他怎么能成功呢?他可不能养成磨蹭的坏习惯啊!”我们就是带着这样的思想,所以才会那样急切地催促孩子,不仅如此,我们内心恐怕还会因为孩子没有达到我们的要求而感到不耐烦。
如此看来,我们总催孩子,到头来却会让我们自己更加着急。而且,我们这样的催促势必会打乱孩子原来的做事节奏,使他更慌张,他做起事来也许反而会变慢。这样一种对双方都不利的做法,的确需要我们好好改一下了。
▲ 多对自己说“别着急”
俗语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这句话就是在告诫人们,遇事要沉稳。可这句话在很多妈妈这里却似乎并不起提醒作用,她们总是一副很着急的样子,不论是要求孩子还是要求自己。我们该多提醒一下自己,让自己不要太着急。
无论是在做什么事情,家务、工作、照顾家人,尤其是对待孩子,如果我们自己不着急,那么也就不会急着去要求孩子。而一个人只有保持一种轻松的状态,他才能更好地去做事。提醒自己不要着急也是平复心情的一种手段,这样我们才能静下心来去想事情,才能更好地处理自己的工作,才能将我们的生活、全家的生活都安排得更为舒适。
▲ 偶尔迁就一下孩子的速度
我们有我们自己的做事节奏,孩子也有他自己的做事速度。可生活中,我们总是要求孩子必须要能跟得上我们的节奏,我们却从来都不去迁就他的。仔细想一想,这是不是有些不公平呢?
适当时候,我们也要迁就一下孩子的速度。比如和他一起出门时,走得慢一些,孩子自然就能跟上我们的脚步;在家做家务事时,和孩子一起做,他也就不会自己一个人做到最后……
不过我们要注意的一点是,迁就孩子绝对不是事事都顺从于他,我们也要有原则。我们不能迁就他的拖拉磨蹭,如果他做事太慢,我们还是要纠正他的这种拖拉的毛病的。
▲ 要懂得享受悠闲的生活
两位妈妈在一起聊天,其中一位妈妈说:“这日子过得太快了,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事情,我觉得好累。我那儿子又让我那么不省心,做什么都拖拖拉拉的,看着就让人着急。”另一位妈妈却笑笑说:“你的生活太紧张了,你的紧张也传染给了你的儿子,你需要好好休息一下,享受享受生活。”第一位妈妈连连摆手:“我哪有那闲工夫?一看我那慢吞吞的儿子我就觉得我要忙的事太多了!”
很多妈妈可能都会和第一位妈妈有同感,她们的生活被安排得很紧张,好像事业家庭孩子家人已经构成了她生活的全部。可就如第二位妈妈所说的那样,我们应该要懂得享受悠闲的生活,不要自己就将自己逼到那种忙碌不堪的状态中去。我们紧张的情绪的确是会传染给孩子的,这样他的做事与生活节奏势必会因为我们的影响而被打乱。
其实我们完全可以“忙里偷闲”,好好安排一下自己的生活。除了忙碌还要有悠闲的时间,而且即便是在劳动时,我们也可以让劳动变得有意思起来。比如我们叠衣服时,能够慢慢来,那么孩子也可能会过来帮忙,我们就能和他一边聊天,一边一起做事,这将是一个多么其乐融融的场景。类似的场景还会有许多,我们要学会自己去寻找,学会自己调节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