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意思是,要清丈全国田地?”
“是,皇上。田地才是朝廷稳定的根基,大明朝百姓稳定的根基。但目前地方侵占官田、民田情况严重,连军屯被侵占也是明目张胆。这样的结果,直接导致朝廷赋税的降低。清丈土地,稳定全国土地,那么朝廷税收就可以稳定,朝廷就不用担心没钱用。同时地方百姓也不用流离失所,成为流民,最终成为暴民。”
就是这个。
朱厚熜要的就是这个。
杨廷和作为内阁首辅是绝对不可能同意清丈全国土地。杨廷和的改革,很多都只是表面上的问题。真正涉及到大明朝根本问题的田地、赋税这些方面,杨廷和是不会动手的。因为田地、赋税都是大明朝祖制。但张璁不一样,这是一个很有改革思想的政治人物。张璁、桂萼他们都把田地当成是大明朝的生命。
因此才推动丈量田地的事情。
“那你认为,朝廷什么时候可以清丈田地?”
“完成吏治改革之后。”
“吏治改革之后?”
“是。想要清丈全国田地,就需要全国各地官员一起配合才能够完成。这是朝廷下决定,是无法完成这样大规模的行动。朝廷对于全国官员一定要如臂使指,才能够真正的完成全国田地的清丈工作。而想要让全国官员可以如臂使指,必须要进行一番吏治改革。”
“吏治,吏治。”
朱厚熜微微点头。
是啊。
治国先治吏,官员素质才是最重要的事情。目前大明朝的官场,很多地方都已经糜烂。吏治败坏有很多原因,但现在的情况就是,官场已经是问题非常多。
想要做什么事情,都不是那么容易的。
因此先梳理一下官场,然后推行重要的改革,这个步骤是对的。现在杨廷和的改革还没有太过触及地方士绅的利益,所以还没有什么大问题,地方反弹也不多。
可是一旦涉及田地、赋税这些跟士绅利益息息相关的改革,必然会招致他们强大的反对。那个时候如果没有过硬的官吏队伍,是很难完成重要改革。
刷新吏治是必须的。
可是谁能够刷新吏治?朱厚熜考虑了一圈目前在朝的老臣,并没有找到可以领导吏治改革的大臣。因此又是把目光放在了眼前的张璁身上。
叹了口气。
果然任何的改革都不是容易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虽然想的很好,但想要改革,还是需要一步一步来。
“张璁,给朕讲讲‘管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