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人马一走,匈奴兵营的兵力变成了七万人,这个人数极大地缓解了王也的压力。不过,对方还未开战,突然分兵,究竟是发生了什么事。 难道是北匈奴抄了他们的老家。 但,他们的单于中军还在。 那说明事情并不紧急。 到底是什么原因,王也等人一时难以理解。 不过,为了刺探虚实。 王也这次主动出击,动用了所有骑兵进行突袭。 五千骑兵在赵云、郭淮等人的带领下,踏着隆隆的马蹄声直接冲向匈奴的中军。 “敌袭!” 发现晋阳军的骑兵后,匈奴中军立刻躁动起来。 当晋阳军的五千骑兵来到距离对方一箭之地时,立刻调转马头跑了一个弧形,然后返回本军军营。 在此过程中,赵云竟然脱离骑兵队列,在众人震惊的目光中,单枪匹马冲向对方大营。 不明白真相的,还以为赵云要投敌呢。 南匈奴的守营将官和兵卒也蒙圈了。 出现这种情况只有两个可能。 一个是对方不想活了。 另一个就是对方要投诚。 不过,他们可并没有接到上面的指示。 “傻XX,还不给老子射死他!” 千夫长气得大吼道。 嗖! 嗖! 嗖! 一时间,箭如雨下。 赵云这时已经开始往回跑。 晋阳军全军将士都看到了这一幕,都瞪大了眼,屏住了呼吸,全都为赵云捏了把汗。赵云听到身后有破空之声,知道是弓箭。 他银枪向后一挑,拨开三四只箭。 然后一拨马头,猛地又转到了另一个方向,横着在对方军营前跑过。 “不愧是赵子龙,果然一身是胆!” 王也由衷的赞叹道。 “确实,我还从未见过如此猛将,真是令人大开眼界!” 郭嘉也不由赞叹道。 赵云并不是故意在全军面前卖弄自己的勇武,而是为了打探敌情。 为了能够看得更清楚些,他不得不冒险靠近地方军营。 不过,此时,赵云已经跑出了弓箭的射程,所以并没有太大的危险。 晋阳军众人都不禁松了口气。 看着赵云如同巡营一般从自家大营跑过。 匈奴骑兵终于出动了。 而这时,赵云已经返回自家大营。 匈奴骑兵见状没有再继续追赶,而是骑着马气呼呼地大声辱骂。 晋阳军虽然不是道对方在骂什么,但肯定不是什么好话。 骂人,谁不会呀! 接着战场上就出现了怪异的一幕。 双方互相辱骂吐口水,还做出一些辣眼睛的动作。 各种不堪入耳的方言俚语更是充斥整个战场。 “子龙,没有受伤吧?” 王也看到返回的赵云,立刻焦急地问道。 “多谢主公关心,我没有受伤!” 赵云微微一笑道:“主公,他们的人不只走了三万,我通过他们的旗帜,营帐判断,他们应该走了五万人。” “五万?” 王也大吃一惊。 对方竟然走了五万人,这怎么可能。 王也现在有四万人,而对方有五万,兵力已经相当接近。 现在最重要的是,搞清楚他们离开的这五万人究竟去了那里。 王也没有等待太久,次日他便收到了消息。 晋阳城下辖的十几个县城,已经有近一半遭到了匈奴兵的洗劫。 听到这个消息,王也立刻就明白了对方的用意。 王也本来想把匈奴兵主力吸引过来,避免他们祸害百姓。 没想到竟然被他们识破了。 对方还用了一招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王也不得不佩服,这匈奴军中也有高人。 王也将郭嘉、徐庶、辛评、辛毗等人叫入帐内商议对策。 现在最棘手的是,对方避而不战,而他们分兵后,又行踪不定,无法各个击破。 王也还是第一次遇到这样棘手的问题。 他看向郭嘉。 没想到郭嘉皱着眉头摇了摇头,深深地叹了口气。 徐庶捻着山羊胡子,也陷入了沉思。 王也背着双手,在帐中踱来踱去,脑子里不停地回想,自己在上一世看过的影视剧和小说,看看有没有可以借鉴的。 王也不知道是不是脱离那个世界太久的原因,很多事情竟然记不清了。 他心里有些忐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被这个时代同化了。 这时,辛评、辛毗互视一眼。 辛毗眨了眨眼,低声道:“兄长,就看你了!” 辛评白了他一眼,然后朗声道:“使君,我有一计,可接使君之忧,只是这计谋有些残忍,对使君的声誉可能会有一些影响。” “我王也岂是那种不顾大局,爱惜羽毛的迀腐之人!” 王也笑着道:“仲治有何计策速速道来!” 辛评施了一礼,侃侃而谈:“我这一计名为釜底抽薪!” “其实,计谋很简单,就是他打他的,我们打我们的!”、“何解?” 王也一脸疑惑。 郭嘉和徐庶也都看向了辛评。 “使君,他们袭扰我并州郡县,我们同样可以抄他们老家!” “南匈奴本来丁口就少,这十万大军应该是倾巢而出。那么,他们的老巢肯定空虚!” 听辛评这么说,王也的眼睛亮了,紧锁的眉头也渐渐变得舒展。 辛评继续道:“我晋阳诸多郡县都筑有高大的城墙,想要攻下颇为费力,但南匈奴却不同。他们以放牧为生,不善守城建城。即使占了定襄、云中、五原、朔方、上郡,他们也没有修葺城墙!” “所以!” 辛评一脸自信地道:“我们如果有一只骑兵队伍,长驱而入,必能势入破竹。到时,主动权就在我们手里,则可游刃有余!” “好!” “太好了!” 王也兴奋地拍着辛评的肩膀道:“仲治,你这一计可抵十万大军呀!” 郭嘉也向辛评施礼道:“此计甚妙,我不如仲治,以后还要多多赐教!” 辛评连忙回礼,“惭愧,惭愧,奉孝谬赞了!” 三天后。 战场的气氛越发变得诡异起来。 晋阳军和南匈奴军,两军对垒按道理应该是剑拔弩张一派紧张的氛围才对。 然而……两军除了对骂和小规模的骚扰战外,没有任何大的军事行动。 不过,南匈奴军每天都能看到,晋阳军士卒在操练,口号喊得山响。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匈奴军每天无所事事,多余的精力无处发泄,导致斗殴事件频发。 没办法,站在马背上的民族,你让他老实呆着啥都不干,他们哪里能受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