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子哲学:
给人面子就是给自己机会一家上市企业技术先进、管理科学,运营几年后经济效益十分可观。为了增加公司的人才储备,企业领导层经协商决定招聘一大批优秀人才,为企业更快速地发展作好准备。
这次招聘中,应聘者成百上千,经过众多考官的层层筛选,最后有90多人被录用。企业高层领导对此事非常重视,在新员工入职大会上,董事长于百忙之中抽出时间与新员工座谈,在作完自我介绍与公司介绍后,董事长亲自点名,让新员工逐个自我介绍,简单说说自己的理想、特长等等。
座谈会一直进行得非常顺利,气氛也很活跃。但当董事长看到“杨…”这个名字时,气氛开始变得不一样了。因为这个名字中有两个冷僻字,董事长想当然地就把“”读作了“炜”,把“”读作了“”。
董事长读了一遍“杨炜”,自然无人答“到”,而后董事长又叫了一遍“杨炜”,还是无人应声。这时台下的杨…意识到可能是董事长叫错了自己的名字,他觉得反正董事长叫几遍都是错的,不如自己站起来说明吧!
所以,正当会场一片寂静之时,他倏地站了起来,说:“我不是叫‘杨炜’
而是叫‘杨…’。”
顿时,会场气氛变得尴尬起来,叫错名字的董事长更是额冒冷汗。
正当事情不可收场之时,另一位同样新进企业的员工站了起来,表情很惭愧地对董事长说:“董事长对不起,我是办公室的新员工,因为打印机的油墨不足了,所以有些字没打印清楚,这是我的错。”
董事长松口气,表情冷静地说了句:“以后注意,不要再出现这样的情况了。”
这个解释巧妙地帮董事长化解了尴尬,会议如原来一般愉快地进行下去。其实那个新员工并没有见过这份名单,只是灵机一动而帮董事长解围。
正如大家所料,几个月后,替董事长解围的员工第一个签订合同成为正式员工,而指出董事长读错字的员工却因为一些事情“递交”了辞职报告。两人作出的都是很小的举动,却得到了截然不同的对待。
有人可能会说,这不是溜须拍马和老实耿直的区别吗?
当然不是,身为一家大企业的领导,自己的威信是管理好所有人的前提。况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同样也一定有欠缺的地方。董事长之所以能坐这个位置,一定具有别人不具备的能力。
汉字学家也许能分清“杨祎翛”和“杨炜祤”,但不一定具备管理企业的才能。替董事长解围的员工貌似有讨好领导之嫌,但最根本来说是维护一个人的面子,巧妙地化解别人的尴尬,不仅帮了上司,也反映出自己的顾全大局和机智,在以后的工作中得到重用是很自然的。
所以如何给人留面子,也是一个关乎智慧的问题。它不是一味讨好、点头哈腰,也不是口是心非地一味奉承。最重要的是,能够恰如其分地维护他人的尊严,当别人陷入困境时可以从容为他人开脱,无台阶可下时给人搭上台阶。
我们在社会上做事,需要照顾到他人的情绪,这个过程中可能会让自己受点委屈或者在一些事情上作点让步,但让步不等于退步。让一步海阔天空,你会发现留给自己的空间更大。
对人尖刻、丝毫不给人留面子的人往往很难与人搞好关系,因此也很难在社会上立足,打开一片天地。
反之,许多人总是过多地注重自我,害怕自己的面子受到伤害。其实,这是一种错误观念,付出什么才会得到什么,顾及别人的面子,才能获得别人更多的尊重,在社会中才会交到更多的朋友,生活也才能如鱼得水。
尊重他人,学会给别人留面子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儿。把握好它,顾及他人的感受与自尊,会得到他人的欣赏和尊重,意想不到的机会也会从天而降。
在文化界里,能参加杂志评鉴的工作,是一项非常有荣誉感的事儿。虽然这个工作没什么报酬,然而很多人却争相参加。可毕竟名额有限,许多人在参加两三次后再也没有机会,但有一位老先生每年都有机会参加,秘密何在?
看大家都对他年年获此殊荣感到奇怪,老先生向大家公开了秘密:
“在我看来,是不是拥有专业的眼光并不重要,所在的职位也不是关键。我年年受邀参加杂志评鉴工作的关键,就在于我会巧妙地给人留足面子。在公开评审环节,我只是本着一个原则:多发现优点进行表扬、鼓励,减少批评和指责。不过我可不是对自己的工作不负责,每到会议休息时间,或者会议结束后,我都会找到杂志社的编辑,私底下指出他们工作中的缺点,指点他们改正。”
杂志众多,必然会有排名,但因为都能保住面子,所以大家也不会觉得难堪。
因为老先生懂得尊重别人,顾及他人的面子问题,所以不管是这项活动的工作人员还是众多杂志社的编辑都很喜欢他,也都很尊重他,选他做评委自然也能服众。
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给别人留面子,就是给自己留后路。只要有心,处处想着他人,尊重他人,给人留足面子,自己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心理学智慧自尊心,在心理学上是指爱护自己、渴望被尊重、绝不容许别人侮辱和歧视自己的心理状态。为什么人人都爱面子?其实就是每个人强烈的自尊心在“捣鬼”。没有人不想给他人留下好的个人印象,所以,一旦涉及自己的形象问题,人们就会表现出相较于平时更为强烈的自尊心。像打死都不肯过江东的项羽,就是“死要面子”的杰出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