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绫音马上看了一眼她刚才回复的那条评论,对方并没有再给她回复。 而是直接给她发了这条私信。 季绫音觉得这个人有点奇怪,他的第一条评论就已经是批评,这第二条回复看着就更有几分不友好的意味。 不过这个人也许真的能懂《Tungtree》,季绫音不想因为一两句话的感觉就错失掉一个同道中人。 于是她给他回过去一个问号。 随即季绫音点开他的帐号资料看了一眼。 这是一个十分普通的帐号,创建时间非常早,几乎就是网站成立前后,算是个元老级别的老账号。 除了昵称Mountain-Mist和性别为男性,没有公开任何个人信息。 头像是一朵朵铃型白色的小花,季绫音恰巧就认识。 因为她很喜欢铃兰,所以形态近似的几种花她都有一定了解,而图上的这一种叫帚石楠,是北欧荒原上常见的野花。 花语是孤独、背叛。 这时又来了一条私信提示,果然是Mountain-Mist的回复: “我觉得写《Tungtree》的人想表现的并不是快乐,这首曲子里哪怕有美好的感觉也是带着寂寞和哀伤,可以推断这首曲子应该是作者已经失去了这份感情以后的回忆,你却从中感受到如此雀跃的幸福,这难道不算把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 看到这条回复,季绫音整个人都有些激动。 她终于遇到了这样一个人,那么多年以来,每个听这首曲子的人给她的意见多半都是好听或不好听,再或者就是同专业的说说演奏技巧,很少人能跟她谈这首曲子的感情,并且谈得准确。 这个人是真的理解《Tungtree》。 季绫音马上回过去: “可是那种寂寞和哀伤也是心动的一部分不是吗?这是伴随着第一次见到喜欢的人,体会过真正的心动才产生的!” 对方回复很快: “心动是寂寞和哀伤的根源,正是因为心动了失去的时候才会痛。” “可是痛也还爱着不是吗?” 季绫音几乎秒回: “寂寞和伤感,这些也许都是对于失去的恐惧。其实在心动的那一刻,作者就知道会痛的,但他还是选择去爱,并且把这种爱的幸福记住和表现出来,所以才有了这首曲子吧。” 这次,对方没有第一时间回复。 于是过了一阵,季绫音又补了一句: “我觉得是这种感觉是美好的,这首曲子真的感动了我!” 又过了半响,那边才回过来一句: “说得真轻巧,你遭受过背叛?真正尝试过失去的痛苦?” 季绫音如实回复: “算是有吧……背叛……也说不上,不过因爱而生的痛感我体会过,确实很难过……” 想了想,她再回了一句: “我也刚刚失去了我最爱的人,但是我对《Tungtree》的感觉并没有变,我依然觉得它是美好的。” 对方又没了动静。 自己说错话了吗? 又或者……他只是一时走开了而已?